(精选)科学技术史导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科学技术史;牛顿 24岁 万有引力 1666年 ; 爱因斯坦 26岁 狭义相对论 1905年; 一、什么是科学 1、从词源来看: ;3、《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 ;4、其他说法 ;5、科学的应用:技术;6、科学的三个方面 ;二、科学史学科的确立与萨顿的贡献;1912年萨顿创办了一份科学史杂志——ISIS,次年正式出版。该杂志持续出版直至今日,每年四期,外加一期索引,成为国际上最权威的科学史杂志。从1936年起,萨顿又主持出版了ISIS的姊妹刊物——专门刊登长篇研究论文的OSIRIS(不定期专刊)。 萨顿则被公认为科学史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也经常被称为“科学史之父”。国际科学史界的最高荣誉“萨顿奖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实上,该奖章的第一位获得者就是萨顿本人。 ;三、科学史研究的内容 ;四、科学史的三种研究方法;3、社会学的方法 :注重科学的社会、文化功能,即社会学的方法。1931年,前苏联科学史家在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发表了题为《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的论文,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科学史研究方法的出现。这种方法此后得到一些左翼科学史家的追随,1939年贝尔纳(J.D. Bernal)的《科学的社会功能》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而几乎与此同时,默顿(R. K .Merton)的名著《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1938年)也问世了,成为科学社会学方面开创性的著作,这是以社会学方法研究科学史的更重要的派别。 ;五、内史研究与外史研究 ;3、外史研究的三重动因;六、科学史的功能;2、科学史的功能 ; 其四,就是作为科学决策之基础的功能,在这方面,国外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科技政策史的研究尤为值得我们关注。 在上述分类中,功能一、三其实可以合并,功能四当然很重要。但是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功能二。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昔日亚里士多德那样博学的天才大师,如今已成天方夜谭。这当然并非好事,只是人类为获得现代文明而被迫付出的代价罢了。有识之士很早就在为此担忧。还在20世纪初,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康奈特(J B conant建议用“科学与学术”的提法来兼顾两者,就已经受到??烈欢迎。那时,萨顿正在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选定的这座桥梁不是别的——正是科学史;他认为“建造这座桥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文化需要”。 ;关于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史;本课参考书 ;本课参考书 乔治·伽莫夫著《物理学发展史》(商务印书馆) 亚·沃尔夫著《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亚·沃尔夫著《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林德伯格著《西方科学的起源》(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韦斯特福尔著《近代科学的建构》(复旦大学出版社) 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提高阅读书目·原著类(一) ;提高阅读书目·原著类(二) ;提高阅读书目·科普类(一);提高阅读书目·科普类(二);提高阅读书目·科普类(三);提高阅读书目·科学哲学类(一);提高阅读书目·科学哲学类(二);提高阅读书目·科学哲学类(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