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刺灸法 总 论;概说:;
刺法和灸法均是通过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腧穴)
,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协调脏腑阴阳
等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 第一节 针具与刺法的源流 ;5 夏、商、周时代,随着冶金术的发明,进入青铜器
时代,此时针具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了物质条件。
6 2000年前,就已经能应用金、银制造金针、银针等
医疗工具。
7 现代:科技高度发达,冶金技术日益提高,出现了
不锈钢制成的针具,由于这种毫针具有许多优点,
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20世纪的后50年,针
具的品种亦趋向多样化,如电针、光针、磁针等也
相继问世,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二 刺法的起源与发展:随着针具不断变革,针刺方法也 不断发展。;9?9 近代,针灸学术有很大的发展。针刺手法的
研究也进入一个
8?10 新的历史时期,从文献考证到临床观察,从实验研究到规律性的探索,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目前,传统针刺手法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刺手法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
?
; 第二节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刺激的强度:针刺刺激的强度是通过手法作用力的强
弱而实现的。从生理角度来说,外加刺激必须达
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细胞的兴奋的条件。
同样针刺的有效刺激强度是激发经络功能的基本
条件。
在毫针刺法中,有效的刺激强度是以得气为标志,
也就是说能使针下产生得气的最小刺激强度是激
发经气功能的阈刺激量。
总体而言,通过得气的强弱来判断刺激量的大小,
分为:轻、中、重三种不同的刺激量。
; 轻者:针下感应柔和
中者:针下感应明显
重者:针下感应强烈
又以捻转、提插针体的频率、幅度和角度来决定
刺激量的大小。
1 当捻转的角度小于90度,60次/分时,刺激量为轻度
2 当捻转的角度在90-180度之间,频率在60-90次/分之
间,刺激强度为中度
3 当捻转的角度大于180度,频率大于90次/分以上时,
刺激量为重度。
; 4 当提插的幅度小于0。3厘米,???率小于60次/分时,
刺激量为轻度
5 当提插的幅度在0。3-0。5厘米之间,频率在60-90
次/分之间,刺激量为中度
6 当提插的幅度大于0。5厘米,频率大于90次/分时,
刺激量为重度
7 在捻转、提插操作中,当术者手、腕、臂同时用力时,
刺激量就大,若仅用手指力量刺激量就小。
以上量学操作要素是基本的概念,但在临床上可根据具
体情况适当加以变化。
; (二) 刺激的时间 ;3 现代研究证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在风池
穴用捻转手法持续 1–3 分钟常会有明显的治疗作
用,如果仅仅使局部“得气”后,不再持续行针,
治疗作用较差急性胃痛、呕吐、牙痛、晕车时,
针刺手法持续1-3 分钟,或更长时间,才能达到
有效的刺激量。尤其是当要达到气至病所时,更
要持续操作足够的时间。
4 因此,根据患者具体病证和情况,确定作用力持
续的最佳时间参数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一。
5 刺激强度的变化率也不可忽视,如果刺激强度增
加过慢,尽管达到了阈(yu)强度也不能触发细胞兴奋。;
6 在毫针操作中,由于患者自身的敏感性不同,对刺
激阈的要求也不一样,要注意针刺刺激强度的及时
增加和调整。
7 如果持续操作时间较长,要注意捻转及提插手法的强
度、频率及幅度,如果长时间用固定的刺激参数,
人体可能会产生耐受性,而降低针刺效应。
8 古人已经认识到要正确掌握针刺作用持续的时间,及
时进行下一次治疗。每一次针刺治疗后,其作用会持
续一定时间,这又因病种而异。
;
9 现代研究表明,中风患者常常在针刺治疗后约20分
钟,脑血流改善明显持续6小时左右即明显衰减,这
就表明在6小时后应进行第2次治疗。
又如偏头痛发作期间,慢性阑尾炎腹痛发作时,每
日针刺2-3次,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
二 灸法的量学要素:
是指与灸法刺激量及效应密切相关的量学因素,包括:
1 艾炷的大小和状数 2 艾条施灸距离 3 施灸时间的长短
? 这些量学要素都与病种、患者具体情况有密切关系,
在临床中应注意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出灸法的量学方案
可明显提高疗效。
1 古代将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慢性肾衰竭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慢性肾小球肾炎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 中暑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新进展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 中小学常见校园安全事故的防范与处置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生物化学课件全套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从循证医学到临床实践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焦点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食管反流病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大咯血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食用受污染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治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蛋白应用分类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视网膜脱离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蛋白质含量测定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50p)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第三节 血栓形成教学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