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医学课件】刺灸法总论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刺灸法 总 论;概说:; 刺法和灸法均是通过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腧穴) ,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协调脏腑阴阳 等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 第一节 针具与刺法的源流 ;5 夏、商、周时代,随着冶金术的发明,进入青铜器 时代,此时针具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了物质条件。 6 2000年前,就已经能应用金、银制造金针、银针等 医疗工具。 7 现代:科技高度发达,冶金技术日益提高,出现了 不锈钢制成的针具,由于这种毫针具有许多优点, 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20世纪的后50年,针 具的品种亦趋向多样化,如电针、光针、磁针等也 相继问世,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二 刺法的起源与发展:随着针具不断变革,针刺方法也 不断发展。 ;9?9 近代,针灸学术有很大的发展。针刺手法的 研究也进入一个 8?10 新的历史时期,从文献考证到临床观察,从实验研究到规律性的探索,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目前,传统针刺手法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刺手法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 ? ; 第二节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刺激的强度:针刺刺激的强度是通过手法作用力的强 弱而实现的。从生理角度来说,外加刺激必须达 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细胞的兴奋的条件。 同样针刺的有效刺激强度是激发经络功能的基本 条件。 在毫针刺法中,有效的刺激强度是以得气为标志, 也就是说能使针下产生得气的最小刺激强度是激 发经气功能的阈刺激量。 总体而言,通过得气的强弱来判断刺激量的大小, 分为:轻、中、重三种不同的刺激量。 ; 轻者:针下感应柔和 中者:针下感应明显 重者:针下感应强烈 又以捻转、提插针体的频率、幅度和角度来决定 刺激量的大小。 1 当捻转的角度小于90度,60次/分时,刺激量为轻度 2 当捻转的角度在90-180度之间,频率在60-90次/分之 间,刺激强度为中度 3 当捻转的角度大于180度,频率大于90次/分以上时, 刺激量为重度。 ; 4 当提插的幅度小于0。3厘米,???率小于60次/分时, 刺激量为轻度 5 当提插的幅度在0。3-0。5厘米之间,频率在60-90 次/分之间,刺激量为中度 6 当提插的幅度大于0。5厘米,频率大于90次/分时, 刺激量为重度 7 在捻转、提插操作中,当术者手、腕、臂同时用力时, 刺激量就大,若仅用手指力量刺激量就小。 以上量学操作要素是基本的概念,但在临床上可根据具 体情况适当加以变化。 ; (二) 刺激的时间 ;3 现代研究证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在风池 穴用捻转手法持续 1–3 分钟常会有明显的治疗作 用,如果仅仅使局部“得气”后,不再持续行针, 治疗作用较差急性胃痛、呕吐、牙痛、晕车时, 针刺手法持续1-3 分钟,或更长时间,才能达到 有效的刺激量。尤其是当要达到气至病所时,更 要持续操作足够的时间。 4 因此,根据患者具体病证和情况,确定作用力持 续的最佳时间参数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一。 5 刺激强度的变化率也不可忽视,如果刺激强度增 加过慢,尽管达到了阈(yu)强度也不能触发细胞兴奋。; 6 在毫针操作中,由于患者自身的敏感性不同,对刺 激阈的要求也不一样,要注意针刺刺激强度的及时 增加和调整。 7 如果持续操作时间较长,要注意捻转及提插手法的强 度、频率及幅度,如果长时间用固定的刺激参数, 人体可能会产生耐受性,而降低针刺效应。 8 古人已经认识到要正确掌握针刺作用持续的时间,及 时进行下一次治疗。每一次针刺治疗后,其作用会持 续一定时间,这又因病种而异。 ; 9 现代研究表明,中风患者常常在针刺治疗后约20分 钟,脑血流改善明显持续6小时左右即明显衰减,这 就表明在6小时后应进行第2次治疗。 又如偏头痛发作期间,慢性阑尾炎腹痛发作时,每 日针刺2-3次,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 二 灸法的量学要素: 是指与灸法刺激量及效应密切相关的量学因素,包括: 1 艾炷的大小和状数 2 艾条施灸距离 3 施灸时间的长短 ? 这些量学要素都与病种、患者具体情况有密切关系, 在临床中应注意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出灸法的量学方案 可明显提高疗效。 1 古代将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