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A:皮层出血 B:基底节区出血,为最常见高血压的出血部位 C:基底动脉环出血 D:脑干出血,患者常常来不及抢救,就死亡了 E:小脑出血,需要及时手术,否则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史 多在活动状态下急性发病,迅速进展 有明显的全脑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血压明显增高 有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可有脑膜刺激征 临床表现 壳核出血(内囊外侧型出血):最常见 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双眼“凝视病灶”侧 三偏:对侧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 对侧同向偏盲 出血灶在优势半球,可伴有失语 背侧丘脑豆尾间 投射纤维从中穿 大小符号分三部 前肢后肢由膝连 皮质脊髓丘辐射 内囊后肢上下穿 出血缺血伤内囊 感觉丧失对侧瘫 临床表现 丘脑出血(内囊内侧型出血) 占脑出血20 % 向外压迫内囊---三偏症状 向内破入脑室---高热、昏迷、瞳孔改变 向下扩展---损伤丘脑下部和脑干,出现高热、上消化道出血,最后继发脑干功能衰竭而死亡。 临床表现 脑桥出血 小量出血:交叉性瘫痪 凝视瘫肢 大量出血常破入第四脑室 针尖样瞳孔 中枢高热 中枢呼吸障碍 昏迷 死亡 临床表现 小脑出血 枕部剧烈头痛眩晕 频繁呕吐 平衡障碍 无肢体瘫痪 临床表现 脑室出血 占脑出血的3%~5% 轻型:头痛,呕吐,项强,Kernig征(+), 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 重型:全部脑室均被血液充满 发病即深度昏迷 呕吐,瞳孔极度缩小 两眼分离斜视或眼球浮动 四肢弛缓性瘫,去脑强直 呼吸深,鼾声明显,体温明显升高 面部充血多汗 预后严重,多迅速死亡 皮层下出血占脑出血10%常见头疼或癫痫症状与出血部位有关严重可有意识障碍或脑疝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肾功等 头部 CT :发病后立即出现高密度影, 并可显示血肿的部位、大 小、 临近水肿带、有否移位及破入脑室 腰穿:慎重进行,脑脊液压力增高,多呈血性 血管造影:寻找出血原因 诊断要点 病史+急性起病+症状+脑CT 治疗 急性期治疗原则:防止再出血 控制脑水肿 维持生命 防止并发症 适合手术的手术治疗 恢复期治疗:促进神经机能恢复 治疗 1.就地治疗,安静卧床,尽量保持平稳。 2.脱水治疗 20%甘露醇,白蛋白,速尿, 甘油果糖,甘油盐水等 3.调控血压:收缩压>20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 4.止血治疗 5.维持酸碱平衡,防止并发症治疗 6.手术适应症: 大脑出血30ml以上 小脑出血10ml以上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病人 起病:较缓,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1-3天达高峰 先兆:部分病人在发作前有前驱症状(头痛、 头晕等) 约25%人有TIA发作史 多数病人无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的改变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病灶对侧偏瘫 偏盲 偏身感觉障碍 失语、失认等 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 眩晕、呕吐、 共济失调 交叉性瘫痪等。 临床表现(分型) 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 时间超过24小时,但在1-3周内恢复,不留后遗症。 2、完全型: 起病6小时症状即达到高峰,为完全性偏瘫, 病情重,甚至出现昏迷,多见于血栓-栓塞。 3、进展型: 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小时至数日。 4、缓慢进展型: 症状在2周以后仍逐渐发展,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脑脊液 CT和MRI 脑CT扫描: 在24~48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 MRI: 可在数小时内检出脑梗死病灶。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 年龄、病史 发病情况: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起病 症状、体征 CT、脑血管造影等 治疗要点 急性期治疗 溶栓、调压、防水肿 抗凝、扩管、高压氧 脑保护、中医治疗 康复期治疗 治疗要点 一、防止血栓进展及溶栓治疗 1、溶栓 rt-PA 尿激酶 链激酶 6小时内 2、调整血压 3、防止脑水肿 甘露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