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影像学课件 原子核和放射性PPT
一. 原子的核状结构; J.J汤姆逊原子模型; ? 粒子散射实验 ;? 粒子; 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结论; 按经典理论电子绕核旋转,作加速运动,电子将不断向四周辐射电磁波,它的能量不断减小,从而将逐渐靠近原子核,最后落入原子核中。所以原子应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 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1962丹麦理论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1911年,他来到卡文迪什实验室,在J.J.汤姆逊的指导下学习和研究,当得知卢瑟福从 ?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后,他深感钦佩,同时也非常理解该模型所遇到的困难。于是他又转赴卢瑟福实验室求学,并参加 ? 粒子散射的实验工作,他坚信卢瑟福的有核模型,认为要解决原子的稳定性问题,必须用量子概念对经典物理来一番改造。 ;在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所提出的核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原子光谱的经验规律,应用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的量子假说,和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光子假说,发表了《论原子构造与分子构造》等三篇论文,提出了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形成不连续的能级,当能级发生跃迁时,原子就发射出一定频率的光的假说。从而完满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玻尔的成功,使量子理论取得重大进展,推动了量子物理学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 原子核的组成; 氢核 带一个单位的正电核
质子数 Z mp = 1.007276u ;二. 原子核的表示;四. 质量亏损 (mass defect);五. 结合能 (binding energy);核子结合成核;一. ?衰变 ( alpha decay );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某种射线而转变
为另一种核素的现象;一. ?衰变 ;例 镭核衰变为氡核; 衰变过程中放出的能量。
大部分以?粒子的动能的形
式放出,还有一部分是子核
反冲动能(约占2%)。; 衰变能中的大部分转变为? 粒子的
动能,本例中为4.777MeV和4.589MeV。
;;一. ?衰变 ;1. ?-衰变;1. ?-衰变; 原子核内是不含有电子的。在?-
衰变中,原子核中一个中子转换为一
个质子时,同时产生一个负电子和一
个中微子。;例 放射性磷衰变为硫核; ? 射线;2. ?+衰变; 原子核内也不含有正电子。在?+
衰变中,原子核中一个质子放出一个
正电??转变为一个中子,同时放出一
个中微子。;例 放射性氮核衰变为碳核; ? 射线;3. 电子俘获; 原子核俘获的电子是内层电子,俘获后原子核的壳层中缺少一个内层电子,这是不稳定状态,当外壳层电子跃迁到内层来填补这个空位时,放射出子核的标识X射线。;1. ?-衰变;三. ? 衰变与内转换; 若原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态或基态时,不向外幅射光子,而是将能量直接传递给核外的内壳层电子,使其脱离原子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一过程叫做内转换。;一.衰变规律;核衰变的规律;一.衰变规律;二.半衰期 ( half life );1.物理半衰期;1.物理半衰期;2.生物半衰期;3.有效半衰期;考虑到两种衰变过程同时发生,有;把 t=T 时 N = N0/2 代入;二.半衰期 ( half life );dt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有;三. 平均寿命 ?( mean life ) ;四. 放射性活度 (radioactivity);核衰变的规律;四. 放射性活度 (radioactivity);例: 放射性碘 131I 出厂时的放射性活度为9.25 ?105 Bq ,问15天后其放射性活度还有多大? (T = 8 d);2、利用I作核素成像的显像剂,刚出厂的试剂,满足显像要求的注射量为0.5ml。求:(1)如试剂存放了11天,满足成像要求的注射量应为多少?(2)如果最大注射量不得超过8ml,则该显像剂的最长存放时间是多少?设I的半衰期为8.04d。;解 (1)设出厂时1ml试剂的放射性活度为,试剂存放11天后满足显像要求的剂量为xml,依题意,若想满足成像要求,放置前后需注射的试剂的放射性活度应相等,即 ;射线与物质和相互作用;射线与物质和相互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