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医学教学课件】中医诊断学-望诊课件全套.ppt

(精编)【医学教学课件】中医诊断学-望诊课件全套.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第一章 望 诊;4、注意事项;【教学要求】 ;第一节 全身望诊;一、望神;(二)望神的意义: ;(三)望神的要点: ;诊察眼神为什么是望神的重点;望神的原理;对神气的判断 ;得神、、少神、无神、假神;5、神乱 ;;注意事项 ;二、望色;(二)、面部色诊的原理 ;(二)面部色诊的意义: ;3、可以确定疾病的部位:根据《内经》记载,判断方法有两种:;其一:《灵枢·五色》划分法: ; 图1、 图2;其二《素问·刺热》篇划分方法: ;4、色与泽的意义 ;(四)、常色与病色 ;常色可分为主色和客色两种。 ;常色 主色;病色可分为善色和恶色两种。 ; 善色 恶色;常色与轻病面色(善色)、重病面色(恶色)鉴别表;病色交错 ;病色交错中生克顺逆;病色交错简表(1);病色交错简表(2);五色;(五)、五色主病 ;⑴ 白色主病: ;白色;⑵ 黄色主病: ;黄色;⑶ 赤色主病: ;赤色;⑷ 青色主病: ;青色;⑸ 黑色主病: ;黑色;望色十法 ;(六)、注意事项 ;三、望形体;(二)、内容 ; 体强 体弱;2. 形体胖瘦 ; 胖 瘦 大肉已脱; 3. 体质类型 ;四、望姿态;二、内容  ;(1):卧位: 面向外,躁动不安,仰卧伸足,掀衣去被, 身轻自转-阳实热证 面向内,喜静少动,踡卧缩足,喜加衣被, 身重难转-阴虚寒证 (2):坐位:坐而喜仰,胸胀气粗-肺实气逆 坐而喜俯,少气懒言-肺虚气弱 (3):强迫体位: 但坐不能卧,卧则气逆-咳嗽肺胀,饮停胸膈 但卧不能坐,起则头晕-气血大虚,痰眩 护处必痛 望诊时,如病人的某些病理姿态在自然体位时不易觉察, 则可根据病情不同, 嘱病人做某些必要的动作和体位改变, 使病理姿态显露,以明确诊断。 ;2、衰惫姿态;3、异常动作 ;第二节 局部望诊;一、望头面 (一)、望头部;1、头形;2、囟门;3、头发;4、动态;(二)、望面部(这里重点叙述面容异常。);二、望五官 (一)、望目;1、目的五脏分属;五轮学说 ;五轮 ;2、色泽;其异常改变主要有:;3、形态   其异常改变主要有: ;4、动态;其异常改变主要有: ;(二)、望耳 ;耳的 色泽 异常;(三)、望鼻 ;色泽异常; 鼻头色赤 鼻头色青;(四)、望口唇 ;色泽异常; 唇风 唇茧;动态变化与意义 ;(五)、望齿与龈;1、望齿;2、望龈;(六)、望咽喉 ;鼻咽及肺; 咽喉的异常表现;三、望躯体 (一)望颈项;1、外形;2、动态;(二)、望胸胁 1、外形;2、呼吸;桶状胸,舟状腹;(三)、望腹部;腹部藏器图;     ┏单腹臌胀,四肢消瘦者,多属臌胀病, 1、腹部臌┃  常因肝气郁滞,血瘀湿阻所致。          ┃若腹部胀大,周身俱肿者,多属水肿病,       ┗ 常因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溢所致。       ┏若腹部凹陷,形体消瘦,多属久病脾 2、腹部凹陷┫ 胃虚弱,或新病吐泻津液大伤病人。          ┗腹皮甲错,深凹着脊,属精气耗竭之候。 3、腹壁青筋,即腹大坚满,青筋怒张暴露,多属肝郁血瘀之臌胀病重证。   4、脐疮,指脐部红肿糜烂,或流脓水,多因脐部不洁,湿热蕴结而发,常见于婴幼儿。; 腹部凹陷 腹部膨隆;(四)、望腰背;1、脊柱后弯 :1)多发生在胸椎部分,致使前胸塌陷称为“驼背”,多由肾气亏虚,发育异,常,或脊柱疾患所致。 2)久病病人后背弯曲,两肩下垂,称为 “背曲肩随”,多属脏腑精气虚衰之象。  2、 脊柱侧弯,即脊柱离开正中线向左或右偏曲,多由小 儿发育期坐姿不良所致,亦可见先天肾精亏损,发育不良的患儿和一侧有胸部疾患的病人。  3、脊疳,即病人极度消瘦,脊骨突出似锯,多属慢性重病,脏腑精气亏损。  4、 角弓反张,即脊背后弯,反折如弓状,常兼颈项强直,四肢抽搐,多见于肝风内动、破伤风等病人  5、腰部拘急,即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转侧不利,多因寒湿内侵,络脉拘急或跌仆闪挫,气滞血瘀所致。;四、望四肢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