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医学教学课件】医院感染监测教学课件.ppt

(精编)【医学教学课件】医院感染监测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 照射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日常监测每日进行 注意事项:测定时电压220±5v,温度20—250C,相对湿度<60%,紫外线辐照计必须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每年一次);指示卡应获得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使用情况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擦拭保养和执行人签名等 紫外线化学指示卡监测方法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化学指示卡或辐照计探头置紫外线灯垂直距离1m处,照射1min。检测时应特别注意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紫外线辐照计测定法 结果判定:普通30W新灯辐照强度≥90uw/c㎡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uw/c㎡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灯辐照强度≥180uw/c㎡为合格。 消毒液的监测 化学监测(浓度监测) 生物监测(染菌量监测) 成份测定 化学监测 监测频率: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若用于内镜消毒则每天监测或使用前监测 化学监测方法(试纸法): 戊二醛浓度测试卡 适用范围:戊二醛浓度测定 使用方法:从瓶中取出一条测试卡,置于消毒剂溶液中,即刻取出,5-8分钟内在自然光下与标准色块比较 注意事项:开瓶后在120 日(或在产品注明的有效期)内用完;试纸置阴凉、避光、干燥处保存;测定时需等候5-8min观察颜色变化,判读结果。 生物监测 检测频率: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灭菌剂每月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采样方法: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和无菌器械保存液。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或注射器抽取1ml被检样液,加入9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稀释液中混匀送检。 监测方法:将灭菌后有效期内的小件物品或大件物品采样后棉试子,无菌操作投放于5ml肉汤管培养 评价标准:进入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无任何微生物检出为灭菌合格。 要求:细菌含量监测每月进行。 无菌物品灭菌效果监测 监测方法:将消毒后有效期内的小件物品或大件物品采样后棉试子,无菌操作投放于5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中,振荡。 消毒后细菌总数:接触粘膜≤ 20cfu/g或件或100cm2,接触皮肤≤200cfu/g或件或100cm2,无致病菌检出。 要求:细菌含量监测每季度一次。 消毒物品消毒效果监测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 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 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100cm2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后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且不能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内镜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透析用水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水进入血液透析机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200cfu/ml; 透析用水每三个月进行1次内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透析液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过200cfu/ml; 透析液每三个月进行1次内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监测 环 境 卫 生 学 监 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 包括对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的监测。 医院应每季度一次对手术室、器官/骨髓移植病房、层流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室(ICU)、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新生儿病房、母婴室、烧伤病房、产房、导管室、血液透析室等重点控制区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手和皮肤粘膜消毒效果监测 ②皮肤粘膜采样:用5cm×5cm的标准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操用者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试管内,立即送检。 检测方法:细菌总数检测、致病菌检测 手和皮肤粘膜消毒效果监测 结果判定: 卫生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 外科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