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35年9月20日创刊,到1941年12月24日终刊。分为两个时期:上海时期,1935-1937;香港时期,1938-1941. 上海期的《立报》在政治上坚持进步,提出决心成为一张“立场坚定,态度公正”、“对外争取国家独立,驱逐敌寇,对内督促政治民主,严惩贪污”的报纸。 启用了恽逸群等一批共产党人办报。恽逸群主编“国际新闻”版,徐迈进主编“本市新闻”,萨空了主编副刊“小茶馆”,后为总编辑。恽等人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受百姓欢迎。 《立报》在抗战时期发表抗日言论,及时报道战况,发行量大。 《立报》在业务上的创新 一、以大报的格局安排版面。 将大报的主要材料加以浓缩、精编。提出“本报销达10万份之前不载广告。”的口号。一版要闻,二版上半版等国内新闻,下半版为《言林》副刊,三版上半版等本市消息,下半版为副刊《花果山》,四版登国际新闻和广告,此外的版面还有一些专栏,《小茶馆》副刊,长篇小说连载等。 二、《立报》以“精编”的方式组编稿件。对于所有来稿,都要重新精心编排,力求文字简洁,准确流畅。 三、《立报》的最大特色是“大众化”。提出“报纸大众化”和“日销百万为目的”。 大众化体现在,报纸通俗易懂,使得国民“能读、必读、爱读”;在报纸边上刊登醒目的短语,宣扬“大众化”的口号;自备自行车100辆,把报纸直接送到订户。 四、《立报》的副刊富有特色。《言林》属于文艺副刊,由谢六逸主编,后由矛盾接办,每期四五篇短文。《花果山》由张恨水主编,刊登长篇小说。《小茶馆》由萨空了主编,初刊登常识性文章,后登读者来信,反映下层生活。 五、《立报》重视独家新闻。有自己的电台,收听国内外通讯社的电讯稿。抢先报道报道西安事变,蒋介石被释放,七君子被捕事件等。 第九讲 大革命推动新闻事业黄金发展 背景 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20世纪20年代,中国报业进入史上黄金时期。 无产阶级报刊脱颖而出,五.四后达200多种。典型:改组后的《新青年》、《共产党》月刊、《向导》周报、《热血日报》、《中国青年》等。 国共合作时期,中华革命党(后重组为国民党)报刊焕发生机。如《政治周报》等。 私营报业进一步发展。上海《申报》、《新闻报》,天津《大公报》,北京成舍我的世界报系。还有“四大金刚”为代表的小报。 第一节 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报刊诞生 一、《新青年》改组(后期的《新青年》) 1919年12月,陈独秀在第七卷第一号上发表《本志宣言》,宣布抛弃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表明《新青年》向社会主义转变开始。 1920年,《新青年》迁往上海。 5月,出版“劳动节纪念号”专号。 9月,第8卷第1号起,成为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发表了陈独秀《谈政治》一文,此后开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标志着转变完成。 1920年底到1921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内部制造冲突,指责杂志“色彩过于鲜明”,要求恢复“不谈政治”戒约,主张将杂志迁往北京。被否决后推出杂志社。 二、《向导》周报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创办于上海。先后迁往北京、广州、武汉等地。1927年因汪精卫发动“715”事变停刊。 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陈独秀撰写了大量文章。 蔡和森,湖南双峰县永丰镇人。湖南第一师范校友。“五四”赴法国勤工俭学,“猛看猛译”。1921年回国加入中共。负责编辑《先驱》半月刊。后主编《向导》,期间以“和森”及“振宇”的笔名发表了160多篇计60多万字的文章。 《向导》周报积极宣传中共二大提出的最低纲领:打到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打倒帝国主义宣传。 帝国主义的代言人胡适在《努力》上发文,说帝国主义并未援助中国军阀进行内战,“不是中国人民埋怨的对象。”,讥笑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很像乡下人谈海外奇闻,几乎全无事实根据”。《向导》予以严厉驳斥。指出帝国主义所希望的中国“安宁与统一”与中国民众所希望的“安宁与统一”是不一样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希望由自己所支持的军阀完成中国统一,充当本国走狗。 《向导》周报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集中的反帝宣传。如连续报道日本兵枪击长沙学生、市民,汉口日本巡捕房绞死田仲香,美国船主打死中国水手等事件。有力揭露了帝国主义犯下的罪行。 同帝国主义在华报刊和通讯社做斗争。指出其“新闻侵略”的本质。 2、集中力量进行反对军阀的宣传。报道安徽、江西、湖南等地人民反抗军阀的运动,揭露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3、积极推动国共合作,集中宣传各个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劝告国民党放弃对军阀的幻想,作出正确抉择,对社会主义者中反对国共合作的观点也进行了批判。 《向导》周报的影响日趋扩大,发行量曾高达10万份,远及越南、德国、法国等地。 青年团机关报《中国青年》 《中国青年》1923年创刊于上海,1927年10月停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