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讲 佛教哲学略讲 一、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1、佛教与佛学:佛学主要是佛教中关于宇宙人生之哲学那一部分。 2、原是佛教的基本教义 (1)四谛说: 苦=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色受想行识) 集=苦的总根源 灭=使生寂灭、从苦解脱后的涅槃之境 道=达到寂灭之境的方式、方法或者途径(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定、正念、正精进) (2)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3)缘起论(十二缘生):缘是指事物显现的各种条件和相关因素的总和。 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关键注意:佛教认为世界的开始,世界作为“有”而开启的起点是人的无知状态。 *佛教的启示与挑战:人之为人的存在是否一开始就陷入了一种本应该否弃的不真实的境地? 回应:如果恰如佛教所说,人一开始就陷入了蒙昧的虚幻不实之中,那么,人是无法自觉此一不真实的;如果蒙昧虚幻的人生让人觉悟其自身的蒙昧虚幻性,那么,它就不是蒙昧虚幻的。 二、魏晋南北朝佛学略讲 1、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阶段: 格义(用诸如玄学等中国本土的语言概念来理解佛教的东西)→教门(要求回归到佛教自身经典上来理解佛教原汁原味道理,但不同的派别选择了不同的宗主经典)→宗门(经过不同派别的争论,最后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 2、僧肇:格义阶段的典型代表 (1)宇宙论:妄心是世界(三界)形成的根源 夫所以有三界者,为以执心为本,迷真一故,即有浊辱,生其妄气。妄气澄清,为无色界,所谓心也。澄浊现为色界,所谓身也。散滓秽为欲界,所谓尘境也。故经云:三界虚妄不实,唯一妄心变化。 (2)不真空论:世界之若有若无(有而无,无而有) 万物果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无……诸法假号不真,譬如幻化人。非无幻化人,幻化人非真人也。 (3)物不迁论:物总是相应于特定的时空位置而不变 夫人之所谓动者,以昔物不至今,故曰动而非静。我之所谓静者,亦以昔物不至今,故曰静而非动。动而非静,以其不来;静而非动,以其不去……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则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 *注意对于同一个现象的动静不同观察。 (4)般若无知论:最高的智慧无有所知 夫有所知,则有所不知。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 3、竺道生:顿悟成佛+一阐提皆可成佛 4、慧远与范缜:神不灭论与神灭论 一个比喻:薪火之喻→锋刃之喻。 慧远: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惑者见形朽于一生,便以为神情俱丧。犹睹火穷于一木,谓终期都尽耳。 范缜: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形之于用,犹刀之于利。利之名非刀也,刀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刀,舍刀无利。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神忘而神在也。 三、隋唐佛学宗派简说 1、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典。 代表人物:吉藏。 观点:“三(四)重/种二谛说” =有无与真假的几个层次 第一明说有为世谛,无为真谛。第二明说有说无,二并世谛。说非有,非无,不二,为真谛……第三节二谛义。此二谛者,有无二,非有无不二;说二说不二为世谛,说非二非不二为真谛。以二谛有此三种,是故说法必依二谛。凡所发言,不出此三种也。 俗谛:有→分有分无为二→有无二或不二 真谛:无→非有非无不二→有无非二非不二 三种二谛说是一个过程。 2、华严宗:宗《华严经》。代表人物:法藏。 主要论点:法界缘起说(四法界说)+六相圆融 四法界说: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两个比喻:因陀罗网境界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哲学基础:客观唯心主义的唯一真心说,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唯一真心的表现。 六相圆融: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房子与砖瓦之喻) 3、唯识宗:代表人物:玄奘。主要观点:万法唯识。 万法唯识,也说成离识无境,它强调境不离识而不谓境无;一切现象都是意识(八识)的变现。 八识说:阿赖耶识(藏识、种子识、第八识)+末那识(第七识)+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三者有细微区别,阿赖耶识=心,侧重蕴集义;末那识=意,侧重思量义;前六识=识,侧重了别义。第七识执着第八识为我,即“我执”;第七识执着前六识为法,即法执。 识之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三性说/三无性说:遍计所执性(相无性)、依他起性(生无性)、圆成实性(胜义无性)。 万法唯识或唯识无境的困境:识与境;识与真如。 唯识宗与华严宗的比较:唯识宗是主观唯心论,华严宗是客观唯心论。 4、天台宗:以《法华经》为本,又称法华宗。代表人物智顗、湛然。 (1)止观:止以破相,即由定以断除虚妄烦恼;观以成相,即由慧以成立如实相应。止观双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三章节财政支出幻灯片.ppt
- 第八单元幻灯片.ppt
- 第八九章节及从业道德幻灯片.ppt
- 第八九章节相关回归分析幻灯片.ppt
- 第三章节财政支出总论幻灯片.ppt
- 第五编行政诉讼-上海大学法学院幻灯片.ppt
- 系统解剖之骨学课件幻灯片.ppt
- 第三章节裁剪机械与设备幻灯片.ppt
- 第三章节采区机械设备的电器控制幻灯片.ppt
- 第三章节车用替代燃料幻灯片.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