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包背装:包背装是在蝴蝶装的基础上产生的。以版心为轴线,把有文字的两面放在外面,把空白的两面折在里面。折好后,在右边空白处打好眼,用纸捻订起砸平,再用厚硬纸作为封面粘在书脊处。这种方式主要是包裹书背,所以称为包背装。大约出现在南宋,经过元朝,一直使用到明朝中叶,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5、线装 线装书与包背装大同小异,不同的是装订时不需要用整张厚纸作封面,而是裁成与书叶大小相同的两张,上下各一张,然后打眼装线,是古书装帧的经典形式。产生于两宋之际,盛行于明中叶以后。 线装书的常见术语 书脑 书叶左右边栏以外锥眼订线的地方。一般在书脑上打四个孔的装式叫四眼针装,厚一点或大开版的书一般在上下角各 多打一个孔,称六眼针装。 书背 也叫书脊,书叶装订缝合处 与书口相对的侧面。 书根、书头 即书册最下端的侧面部分。刊印者或藏书家常在此处刊刻或题写书名、卷数、册数等,以便查检。书册最上端称为书头。 书衣 又称书皮、封皮、书面。一般采 用质地较坚韧的有色纸,较珍贵的用 丝织品。 书签 贴在书衣左上方的长方形纸条或 丝条,标有书名、卷次等。 副页 也叫护页。在书皮的里面,另衬两三张空白纸称为副叶,一般是前三、后二,或前后各二页。作用是保护书页,也可供写题跋。 内封 在书衣和副页后面,印有书名、作者和刊刻时地等的封面。 二、古书版式 版面 一叶纸上印版所占有的面积叫版面。 版框(匡) 指印本四周的围线。 边栏 版框的单侧边线称边栏,也叫栏线。有四周单边、四周双边、左右双边、花边等形式。双线一般是外粗内细。 界行 又叫边准,指字行之间的分界线,由古代帛书中的朱丝栏、乌丝栏演变而来。 天头、地脚、边 版面之外的部分,上面叫天头或书眉,下面称地脚,左右空白部分称为边,供装订用。 行款 又称行格。著录每半叶版面的行 数和每行字数的方法。如果字数不等, 则取其最多或最少著录,外加“不等” 二字。 版心 又称书口、版口、中缝。指版匡正中间不印正文的一行,用来刊刻书名、卷次、页码、版面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等。其作用是便于对折书叶和翻检内容。 鱼尾 版心中距上下边约四分之一处状似鱼尾的标记。鱼尾将版心分为三个部分。 以数量分,有单鱼尾、双鱼尾、三鱼尾; 以分向区分,有对鱼尾(逆鱼尾)、顺 鱼尾;以图案虚实区分,有白鱼尾、黑 鱼尾、线鱼尾和花鱼尾。 象鼻 关于象鼻,有三种说法:一是指黑口本鱼尾上下到边栏间的黑线;二是版心中间从鱼尾到上下边栏之间的部分;三是将黑口和鱼尾连起来看像大象的长鼻子,二者合称象鼻。 象鼻中印有黑线的称为黑口, 黑线较细者称细黑口或小黑口; 较粗者或全黑者称粗黑口或大黑口。 没有黑线或象鼻的称白口; 白口上印有文字的称花口或口题。 书耳 又称耳格、耳子。版框之外、左右上角的小方格,在左称左耳题,在右称右耳题。一般用来注记篇名、书名简称或帝王年号、历史纪年等,多见于宋元版书中。 墨钉 又称墨等。正文中表示阙文的墨块,用■表示。 刊语 古籍中不属于正文,由刊印者加刻的记述书坊字号、刊者姓名、刻书时地的文字,常出现在序目后、卷末等处。 牌记 又称牌子。内容和刊语相同, 在刊语四周环以墨围,形成独立 的单元。常出现在内封的左半叶、 序目之后、卷末等处。以长方形 最常见,也有各种图案作为装饰。 * 第八讲 文献的认知:版本 主讲:罗 鹭 博士 第一节 概述 一、版本释义 版,《说文》:“判也,从片,反声。”段玉裁注:“版,片也,旧作判也,浅人所改。凡施于宫室器用者皆曰版。”《说文》“片,判木也。从半木。” 本,《说文》:“本下曰本。” 思考: 本的原义是指树的根部, 为什么把书称作“本”呢? 叶德辉《书林清话》:《说文解字》云木下曰本,而今人称书之下边曰书根,乃知本者,因根而计数之词。 张舜徽认为是着眼于 书籍的外部特征,就是卷 轴装的轴头。 “版本”一词出现在宋代。最初单指刻本,并不包括写本在内。元、明以后,“版本”一词的含义逐渐扩大,成为一书各种文本的总称。 版本的广义概念,指一部书 的不同传本,但由于简帛和卷子 都属于出土文献,已独立为专门 学科,所以我们这门课主要还是 讲雕版印刷发明后的各种印本和 抄(写)本。 二、版本学的产生与发展 1、汉唐时期:版本学的萌芽 附属于目录学、校勘学。 西汉刘向、歆父子校订皇家图书,撰成《别录》与《七略》 2、宋元时期: 版本学的产生 版本学产生于雕板印刷兴盛之后。 宋尤袤《遂初堂书目》, 在一书之下著录多种不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探询神奇的化学世界.ppt VIP
- 2025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长大》教案设计.docx VIP
- 实验室安全化学试剂与实验室消防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 ACCAHA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延迟退休政策深度解析.pptx VIP
- 桂13J603 住宅厨卫组合八字型变压式耐火排气道.docx VIP
- 2025年学校校长公开选拔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校长招聘考试笔试真题.docx VIP
- 《中国旅游文化》 课件 第七单元中国古代艺术文化.ppt VIP
- 《美国文学》教学课件Emily Dickinson (1830—1886).ppt VIP
- 规范《GB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