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第四讲经济周期理论幻灯片.ppt

中级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第四讲经济周期理论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1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批经济学家开始转向实际因素,试图用实际因素去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由此诞生了构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核心的实际经济周期(Real Business Cycle,以下简称为RBC)理论。其中,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于1982年通过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研究技术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把经济波动的原因归结为经济受到的随机冲击(比如石油危机、自然灾害、战争、人口增长、技术创新等),冲击的随机性使 得经济的长期增长路径表现出了随机跳跃性:若受到正向冲击,则经济就要在更高的起点上增长;若受到反向冲击,则经济增长就要出现滑坡。 该理论指出,经济受到的冲击有时是局部性的,有时是全局性的,但不论是局部性还是全局性的,都将引起经济波动;而连续性的单向冲击或者一次性的重大冲击,又会引起经济持续波动。在冲击的影响过后,经济又将恢复到稳定增长道路上去。 1.经济波动的根源 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是实际因素,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冲击。技术冲击具有随机性质,它使产出的长期增长路径也呈现出随机的跳跃性:当出现技术进步时,经济就在更高的起点增长;若技术退步时,经济将出现衰退。当技术冲击最初发生在某一个部门时,由于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会引起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 2.技术冲击 图4-26 技术冲击引起经济波动 即总产出的对数-时间曲线是斜率为ln(1+a+n)的直线L。但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由于技术进步受到随机冲击,经济的运行路径就成为一条围绕直线L上下随机波动的曲线C(如图4-25所示)。这就是说,技术冲击的随机性使得经济的长期增长路径表现出随机跳跃性:若受到正向冲击,则总产出就在更高的水平上增长;若受到负向冲击,产出增长就要滑坡。 3.冲击的传导途径 如果说全社会的技术受到冲击,总产出的波动就是必然的。如果技术冲击只是局部范围的,个别部门受到的局部技术冲击能够传导到整个经济中,使全社会的需求、产出和就业增加,从而引起经济波动。所以,不论技术冲击是局部性的还是全局性的,都能引起经济波动。 要理解这一点,必须借助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两个重要假设:一是假定新资本被定购以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置备出来;二是假定随着收入的变化,家庭将逐渐调整它们的消费模式。 基-普模型中的经济波动过程可描述为:假定存在正的技术冲击,当劳动者预期这一冲击是短时的,将提供更多的劳动,宏观总量上升,当劳动者预期这一冲击是长时间的,他们提供的劳动量就不会增加;而生产者面对冲击将进行新的资本投资以便来日增加生产,但资本的扩大形成需要时间,若不存在进一步的技术冲击,生产者会发现持有太多的资本,于是减慢投资速度,直至资本折旧使经济恢复稳定增长的路径。 在实际经济周期中,由技术冲击引起经济波动的核心传导机制是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即人们在不同时段重新配置自己的工作时间。由劳动跨期替代对外来冲击的反应便形成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4.政策含义 首先,市场具有保持均衡的能力,积极的稳定政策是不必要的,即政府无须干预经济。其次,货币中性。货币数量的变化对经济没有实际影响。 5.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中国的启发 参考文献 小罗伯特·E.卢卡斯(Robert E.Lucas,Jr.).经济周期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刘树成:繁荣与稳定II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陈磊.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测定和理论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毕大川,刘树成:经济周期与预警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胡永刚.当代西方经济周期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项静恬,林寅,王军:经济周期波动的监测和预警[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黄赜琳.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发[J].经济问题,2007(7). 王新丽,杨立岩.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动态一般均衡模型[J].世界经济文汇,2004(2). 张远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政策含义及评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杨立岩,王新丽.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研究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04(2). 罗华荣,罗大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面临的新挑战,经济学动态,2004(9).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