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虫实验农业昆虫学实验实验五杂粮害虫形态识别及其危害状识别幻灯片.pptVIP

农虫实验农业昆虫学实验实验五杂粮害虫形态识别及其危害状识别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 【分布】 我国北方地区。玉米叶片被害后呈现银色灰斑,严重时苗期叶片纵卷呈牛尾状,甚至尖端枯萎,尤其以麦地套种的玉米受害较重。 【形态】 雌成虫 体长1.0~1.2mm,暗黄色,但胸部有不定形的暗灰色斑;腹部背片较暗。触角8节,第6节有1淡斜环。前胸无长鬃。前翅灰黄色,翅鬃比较微小,前翅前缘鬃21根,前脉基部鬃8~10根,端鬃2根,后脉鬃7~8根。雌虫又有短翅型。 雄成虫 尚无发现。 2、禾蓟马Frankliniella?tenuicornis(Uzel) 在各玉米产区均有分布,可为害玉米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以成虫和老虫群体锉吸寄主汁液。 【形态】 雌成虫 体长1.3~1.4mm,体灰褐色至黑褐色,头部在复眼前略呈角状突出。触角8节,第一、第二节深棕色,第三、第四节黄色,第6节无淡斜环。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缘有4根长鬃毛,排列连续。前翅翅鬃通常较强大。 雄成虫 体长0.9毫米,与雌虫相似,体色灰黄。 图14 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 (Muller) 1.雌成虫 2.头及前胸 3.触角 4.前翅 5.成虫腹部 6.二龄若虫 7.触角 8.腹部8~9节 9.刚毛 图15 禾蓟马 六、蚜虫类 (简讲) 1、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 【分布与危害】该蚜几遍全国和全世界。成、若蚜集中心叶、嫩穗等处刺吸汁液,危害玉米、高粱、粟、麦类等禾本科植物,但以玉米为主。被害玉米营养匮乏,生长衰弱,并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面,影响光合作用。 【形态特征】无翅孤雌蚜 体长2.1mm,深绿色,附肢黑色。触角为体长的40%,腹管长筒状,端部收缩,为尾片的1.5倍,尾片圆锥状,中部略收缩,有曲毛4或5根。有翅孤雌蚜 体长2.1mm,深绿色。腹管前斑与后斑融合围绕在腹管周围,腹部第6、7节有背中横带。触角长为体长的53%,第3节有小圆形次生感觉圈12~19个,分散于全长,第4节1~5个,第5节0~2个。 1.有翅孤雌胎生成蚜;2.无翅孤雌胎生成蚜;3.无翅蚜触角;4.有翅蚜触角第3节;5.有翅蚜尾片;6.有翅蚜腹管 图16 玉米蚜 图17 玉米蚜 2、高粱蚜 图18 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 (Zhang)——长鞭蚜属:体黄色至黄绿色,腹管顶端有缘突,腹管长度为尾片的82%。喙末节长度为后足跗节第2节长度的85%。并有刚毛4对。尾片毛8~16根。有翅孤雌蚜尾片毛5~9根。 寄主:高粱、甘蔗、狄草等。 3、秋四脉绵蚜(展示) 图19 秋四脉绵蚜在榆树叶片上的危害状(虫瘿) 图20 秋四脉绵蚜 高粱根部的蚜虫 七、截形叶螨、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展示) 玉米叶被害状 截形叶螨 朱砂叶螨 二斑叶螨 图21 图22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 朱砂叶螨T. cinnabarinus (Boisduval) 二斑叶螨T. urticae Koch 八、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innaeus) 【危害】该虫分布全国,以幼虫咬食甘薯、蕹菜、牵牛花、月光花等旋花科植物的叶片和嫩茎 。一生能食甘薯叶33~42片,当有大龄幼虫15头/m2 以上时, 3天内能将薯田叶片吃光,并常成群迁至邻近薯田继续危害。 【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43~52 mm,翅展100~120mm。体暗灰色。腹部背面中央有1条较宽的暗灰色纵线,两侧各节具白、红、黑3色相间的横带。前翅灰褐色,内、中、外横线各为双条黑褐色锯齿状线,似云状,顶角有黑色斜纹。后翅有4条黑褐色横带,缘毛白色与暗褐色间杂。 卵 球形,直径约2mm。初产时蓝绿色,孵化前黄白色。 幼虫 共5龄。末龄幼虫体长83~100mm,中、后胸及第1~8腹节有许多横向皱纹,形成若干小环,侧面各有深褐色斜纹。 蛹 体长约56cm,红褐色。喙长,钟弦状卷曲于头下。后胸背面有粗糙刻纹1对,腹部前8节各节背面近前缘也有刻纹。臀棘三角形,表面有许多颗粒状突起。 图23 甘薯天蛾生活史极其危害状 图24 甘薯天蛾 图25 甘薯麦蛾Brachmia macroscopa Meyrick (展示) 图26 甘薯潜叶蛾Bedellia somnulentella (Zeller) (展示) 图27 棉铃虫危害棉花、茄果类蔬菜等(展示) 图28 甜菜夜蛾危害棉花、玉米、十字花科蔬菜等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