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获奖课件.ppt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获奖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4.4 《三角形的中位线》 1、教材分析 从特殊点(中点)入手研究平行关系, 为证明两直线平行开辟了新思路, 也为解决线段的倍分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中位线 相似三角形 梯形中位线 承上 启下 1.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难点: 添加辅助线构造出含有中位线的三角形. 2、教学目标的确定 2.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与性质, 并能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相关的论证和计算; (2)灵活构造含有中位线的三角形. 2.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教法和学法的选用 教法: “启发、探究” 通过设置情境、操作实验、猜想论证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突出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以有效化解教学难点; 学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中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做,不仅切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4.1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建模 解释、应用、拓展 数学化: 构建立中位线概念、 探索中位线定理 数学现实: 贴近生活的实际背景 再创造: 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及其应用 4、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对比归纳,建构概念 (3)合情推理,大胆猜想 (4)演绎助阵,证明定理 (5)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6)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7)分 层 作 业, 关注差异 4、教学过程的设计 4.2具体教学过程分为如下七个环节: 4.2具体教学过程 问题1:4.14青海玉树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B、C两个地方被倒塌的楼房隔开了,为了测量B、C间的距离,一名测量人员另选了一个点A,使A、B、C三个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并在AC、AB边上分别找到它们的中点E、D,测量ED后,这位测量者认为2ED就是BC,你认为这位测量者的做法妥当吗?所得结果正确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B A D C . E . . . 4.3具体教学过程 B A D C . E . . . (2)对比归纳,建构概念 E、D是AC、AB 边上的中点E、D 问题2:线段DE 与中线CD 有什 么不同? 在对比中引入概念: 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画一画:一个三角形一共有几条中位线? 请学生动笔画出△ABC的所有中位线. (3)合情推理,大胆猜想 问题3:中位线DE和第三边BC之间什么关系?你能有什么猜想? 提出猜想: 位置上: DE∥BC ;数量上: DE= BC 4.3具体教学过程 (4)演绎助阵,证明定理 思路一:利用三角形相似 其他思路:添加辅助线,转化为平行四边形 (1)教材的定位 (2)教学上的处理 进一步认识定理(三种语言的转换) 一个条件:DE 是ΔABC 的中位线; 两个结论: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作用:在已知两边中点的条件下,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及线段的倍分关系. 今后证明两直线平行的基本思路: (1)由角的关系证明平行;(2)由特殊点(中点)证明平行 几何语言表述定理 ∵DE是ΔABC的中位线 ∴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DE∥BC ; DE= BC 问题1:4.14青海玉树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B、C两个地方被倒塌的楼房隔开了,为了测量B、C间的距离,一名测量人员另选了一个点A,使A、B、C三个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并在AC、AB边上分别找到它们的中点E、D,测量ED后,这位测量者认为2ED就是BC,你认为这位测量者的做法妥当吗?所得结果正确吗? B A D C . E . . . (5)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练习1:解决实际问题1 再思考:如果

文档评论(0)

好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