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糖尿病大血管病防治的基石.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汀糖尿病大血管病防治的基石

立普妥? 10 mg/ 天(n=1428) 安慰剂(n=1410) 304件主要终点事件 入选患者(n=2838): 在英国和爱尔兰的132所研究中心登记注册 2型糖尿病,无心梗和冠心病病史 至少一个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LDL-C ≤4.14 mmol/L (160 mg/dL) 、 TG ≤6.78 mmol/L (600 mg/dL) 40-75岁 主要终点:到首次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时间 包括急性冠心病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包括无症状型心梗、不稳定性心绞痛)CABG 或其它冠脉血管成形术、心脏骤停复苏、脑卒中 随机 Colhoun HM, et al. Lancet. 2004;364:685-696. CARDS : 专门针对T2DM患者的他汀一级预防研究 年 安慰剂 立普妥? 累积危险 (%) 0 5 10 15 0 1 2 3 4 4.75 P=0.001 Colhoun HM, et al. Lancet. 2004;364:685-696. 37% CARDS : 立普妥?显著降低主要终点事件 1.5% 1.7% 3.6% 5.8% 立普妥? n (%) 0.52 (0.31, 0.89) 2.8% 脑卒中 0.69 (0.41, 1.16) 2.4% 冠脉血运重建 0.64 (0.45, 0.91) 5.5% 急性冠脉事件 0.63 (0.48, 0.83) 9.0% 主要终点 危险性比率 (CI) 安慰剂 n (%) 事件 CARDS: 立普妥?对各主要终点显示一致的获益 .2 .4 .6 .8 1 1.2 立普妥?更好 安慰剂更好 Colhoun HM, et al. Lancet. 2004;364:685-696. 立普妥:糖尿病患者更早获益 HPS糖尿病亚组 主要终点:主要心血管事件 P=0.001 Ray KK,et al.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05) 6(6):915-927 Helen M Colhoun, et al. Lancet 2004; 364: 685–96 Heart Protection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 Lancet 2003; 361: 2005–16 阿托伐他汀10 mg 安慰剂 年 累积危险 (%) 0 5 10 15 0 1 2 3 4 4.75 降低 37% 4个月即 显现获益 30 25 20 15 10 5 0 1 2 3 4 5 6 辛伐他汀40 mg 常规治疗 累积事件发生率 (%) 15-18个月 显现获益 年 0 降低 22% P0.0001 CARDS研究由于阿托伐他汀疗效显著提前结束 CARDS 主要终点:主要心血管事件 HPS-DM亚组 主要终点:主要心血管事件 CARDS研究:临床意义 CARDS 提示:对年龄40岁、合并至少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T2DM患者,即使不合并冠心病、即使胆固醇水平正常,立普妥治疗也能获益。 CARDS研究支持对糖尿病患者制定更低的降脂治疗目标,推动了糖尿病指南对血脂治疗推荐的更新---100mg/dl (2.6mmol/L) 为什么立普妥? 能够带来更早的获益 ? 为什么立普妥? 能够带来更早的获益? 播放视频 “探秘更早获益” 小 结:回归临床实践、发挥他汀价值 LDL-C,糖尿病患者血脂干预的首要目标 他汀,糖尿病患者大血管保护的基石 立普妥:糖尿病人群证据丰富,更早获益 以下人群,无需考虑LDL-C水平,立即启动他汀治疗 糖尿病+CVD患者 糖尿病40岁,合并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患者 * 如图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模式图:当内皮功能受损且当LDL-C水平升高时,过多的LDL-C可通过破损的内皮进入内皮下,这就启动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的链条。所以目前学术界已经公认,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 注:以LDL-C为核心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首先是内皮功能受损,为LDL-C进入血管壁创造了条件。 LDL-C进入血管壁后,首先被氧化形成氧化LDL-C,由于氧化LDL可释放趋化因子,吸引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向血管壁移行,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壁形成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氧化的LDL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死亡破裂后,释放大量游离LDL,在内皮下形成“脂质核心”,也就是动脉粥瘤。激活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可以通过表达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使血管平滑肌移行、增生,形成纤维帽,纤维帽下覆盖着脂质斑块。 当LDL不断被氧化,进入内皮下,被巨噬细胞吞噬,炎症细胞很多时,会使胶原合成减少,纤维帽变薄;同时,炎症细胞释放的多种蛋白水解酶,能加速纤维帽降解,使斑块变得不

文档评论(0)

rabbitc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603701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