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0课《酬赠诗四首》学案.docVIP

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0课《酬赠诗四首》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0课《酬赠诗四首》学案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张籍、元稹、朱庆馀、柳宗元的生平及文学作品。2.掌握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3.把握张籍、元稹、朱庆馀、柳宗元的创作风格。4.掌握酬赠诗的艺术特点。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诗意解读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别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交代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地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诚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现画图,做到了辞有尽而意不尽 名句识记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考点演示 找出诗中你认为最富表现力的字,并对其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 “秋”字。表面上写萧瑟凄凉的秋景。实际上却是表达友人离别后自己内心的难舍和忧愁。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心”上有“秋”谓之“愁”。所以“秋”还是双关语。 一、作者简介 张籍(约766-约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有《张司业集》。张籍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其诗平易流畅,多有口语入诗。他的诗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其代表作《征妇怨》、《筑城词》、《野老歌》、《将军行》等,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统治者在战争、赋税、徭役等方面的暴政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种种身份的苦难劳动者的心愿。这些诗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十五岁明经及第,宪宗元和初年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长庆二年官至宰相,四个月后调同州刺史,又任浙东观察使,53岁暴卒于武昌节度使任上。元稹与白居易友善,同倡新乐府,世称“元白”。他主张继承杜甫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有《新题乐府》和《乐府古题》等诗,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但讽刺力度远不及白居易诗,他说:“词直气粗,罪尤是惧,固不敢陈露于人。”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除诗歌外,元稹还创作过一篇唐传奇《莺莺传》,为后世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提供了故事框架。传奇中莺莺、张生性格鲜明的形象,虽最终以莺莺被弃的悲剧结局结尾,却使全文笼罩在浪漫的气氛中,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间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又曾客游边塞,和张籍相交甚厚。诗多五律,风格与张籍相近,内容多写个人生活,但辞意清新,描写细致 柳宗元(773-819),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一起发起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十四年中博学宏词科。顺宗永贞元年(805),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革新集团核心人物,时任礼部员外郎。同年八月,宪宗李纯即位,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改任柳州刺史,四年后病死任所。柳宗元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影响了他的文学主张,他的文学主张基本与韩愈一致,主张文道并重,反对那种没有内容只有华丽辞藻的作品。他注重继承前人的成就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柳宗元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艺术成就为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在描述山水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被贬后孤独忧郁的心情,体现了柳宗元游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意深远,是杰出的讽刺作品。代表作“三戒”中的《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黔之驴》各有所指,具有针对性,作者对于它们所代表的人物的痛恨使作品呈现出严峻、深沉、尖锐、犀利的风格。柳宗元在诗歌上的成就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