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白话新解之27——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docVIP

黄帝内经白话新解之27——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帝内经白话新解之27——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doc

黄帝内经白话新解之43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黄帝内经白话新解之43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罗金佑编译 【题解】离合真邪,离,离开,驱离,A针刺之泻去其邪,名曰离;合,融合,入侵,外邪入于正气,名曰合;真,真气,意指人体内的正气;邪,外邪,指风寒暑湿燥火这些“六淫”之邪气;本文讲的就是外邪如何侵入人体,以及医者如何根据人体真气的变化,运用针刺法来达到扶正去邪的目的。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尽通其意矣。经言气之盛衰,左右倾移(1)。以上调下,以左调右。有余不足,补泻于荣输(2),余知之矣。此皆荣卫(3)之倾移,虚实之所生,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余愿闻邪气之在经也,其病人何如?取之奈何? 【注释】(1)倾移,正气不固,病邪传变。(2)荣输(输荣),五腧穴中的两类穴位。输,通“ 腧 ”。泛指经络、穴位。荣穴,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足部的远端。《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溜(一作“流”)为荣。」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刚流出泉源时的 细小水流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荣穴,其名称是 : 肺 -- 鱼际肝 -- 行间 心包 -- 劳宫 肾 -- 然谷 心 -- 少府 大肠 -- 二间 脾 -- 大都 三焦 -- 液门 小肠 -- 前谷胆 -- 侠溪 胃 -- 内庭 膀胱 -- 通谷。五俞穴(五腧穴),也称“五输穴”,这是一些位于四肢远端(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常用穴位的总称,其中属于五脏(五条阴经)的穴位各有五个俞穴,即井、荥、俞、经、合共二十五穴。左、右侧共五个穴。叫“脏俞五个穴”。用于六腑(六条阳经)的穴位各有六个俞穴,即在井、荥、俞、经,合穴之外,又加一个原穴,共三十六穴。左、右侧共七十二穴,叫“腑俞七十二穴”。这些穴位在临床上大多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穴位(《灵枢.本输篇》及《素问.气血论》)。  (3)荣卫,中医学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荣气行于脉中,属阴,卫气行于脉外,属阳。荣卫二气散布全身,内外相贯,运行不已,对人体起着滋养和保卫作用。故荣卫又.泛指气血﹑身体。 【新解】黄帝问道:我听说九针有九篇文章,而先生又从九篇上加以发挥,演绎成为九九八十一篇,我已经完全领会它的精神了。《针经》上说的气之盛衰,左右倾移,取上以调下,取左以调右,有余不足,在荥、输穴之间进行补泻,我亦懂得了。这些变化,都是由于容卫的倾移、气血虚实而形成的,并不是邪气从侵入经脉而发生的病变。我现在希望知道邪气侵入经脉之时,病人的症状怎样?又怎样来治疗?   【原文】 岐伯对曰: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4),地有经水,人有经脉。    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   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5),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其行于脉中,循循然(6)。    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从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吸则内针,无令气忤(7)。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注释】(4)宿度,天空中标志星宿位置的度数。周天共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二十八宿各占若干度。(5)淖泽:湿润。(6)循循然,有顺序的样子。(7)忤,逆,抵触,不顺从。 【新解】岐伯回答说:一个有修养的医生,在制定治疗法则时,必定体察于自然的变化。如天有宿度,地有江河,人有经脉,其间是互相影响,可以比类而论的。如天地之气温和,则江河之水安静平稳;天气寒冷,则水冰地冻,江河之水凝涩不流;天气酷热,则江河之水沸腾洋溢;要是暴风骤起,则使江河之水,波涛汹涌。因此病邪侵入了经脉,寒则使血行滞涩,热则使血气滑润流利,要是虚邪贼风的侵入,也就象江河之水遇到暴风一样,经脉的搏动,则出现波涌隆起的现象。虽然血气同样依次在经脉中流动,但在寸口处按脉,指下就感到时大时小,大即表示病邪盛,小即表示病邪退,邪气运行,没有一定的位置,或在阴经或在阳经,就应该进一步,用三部就候的方法检查,一旦察之邪气所在,应急早治疗,以阻止它的发展。治疗时应在吸气时进针,进针时勿使气逆,进针后要留针静候其气,不让病邪扩散;当吸气时转捻其针,以得气为目的;然后等病人呼气的时候,慢慢地起针,呼气尽时,将针取出。这样,大邪之气尽随针外泄,所以叫做泻。   【原文】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8),切而散之(9),推而按之(10),弹而怒之(11),抓而下之(12),通而取之(13),外引其门(14),以闭其神(15)。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