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年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现代文阅读 09.docVIP

北京市2017年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现代文阅读 09.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市2017年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现代文阅读 09

阅读延伸题的答题技巧 北京四中 连中国 一、关注题干要求很重要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题目一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联系作者生平,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200字左右)” 示例一 我认为这首诗写尽了作者的自强不息。诗中作者用如此广阔的意象便是表明作者的壮志。“乾坤一腐儒”“共远”写出了作者与天对齐的壮志胸怀。“壮”“苏”两字更加表明了作者不畏艰险的勇气,而最后一句,看似心灰意冷,其实表现作者虽年老却要坚持行进的决心。况且,能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豪迈诗句的杜甫,一个命途多舛的却自强不息的杜甫,又怎会写出低靡的诗句呢?所以,杜甫在此诗中表现了自己的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不畏“浮云”的壮志。 示例二 我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杜少陵一生命途多舛,怀才不遇。加之身逢国家破碎,兵荒马乱的时代,空有一腔热忱,一身才华的他却无法为国效力,写此诗时,诗人时值晚年,心中充满了怨愤之情。诗中用到“乾坤一腐儒”,这是表明诗人的自嘲及讽世的最好佐证,“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诗人用生平遭遇怨愤时代的最好诠释。诗人漂泊一生,心怀壮志,时至双鬓已白却壮志未酬,怎能不怨愤?诗人怨愤君主不任用自己,怨愤世事不公,怨愤报国无门,怨愤时光易逝,怨愤疾病缠身……这怨愤虽不惊天动地,但也确实动人。 题目二 不参加花卉协会,不给其他菊花爱好者一根一枝,以免谬种流传:老菊头的这种做法,有人认为是一种对事物纯正品质的坚守,可以理解;也有人认为这种行为反映出一种狭隘的保守意识,所以不应提倡……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生活中类似行为的看法。(200字左右) 示例一 在生活中,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中,坚守尤为重要。现代的社会充满着诱惑,小到网游、赌博,大到金钱、名利,因此若想生活幸福,健康成长,对纯正品质的坚守不可缺少。 然而,坚守不意味着保守、狭隘,不是盲目自大,亦不是排斥新事物。而是在坚守中继承其精华,在坚守中推陈出新。犹如对传统文化,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西方的先进技术,先进思想,我们有所取舍,为我所用。所以有坚守,也要有创新。(5分) 示例二 老菊头的做法,是一种对事物纯正品质的坚守,可以理解。确实,正是对纯正品质的坚守,同仁堂、全聚德等百年老店,经久不衰,成为国人的骄傲。而我国的某些乳业品牌,为了利益,放弃了对诚信的坚守,不但伤害了消费者,砸了自己的品牌,还使国家的信誉受损。由此,坚守是必须的,对美德、信仰的坚守,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然而坚守不是保守,不是闭门造车、闭关锁国,而是以积极的视角面对新事物,不断的推陈出新。 所以,我们要在坚守中创新,在继承中发扬,与时俱进。 二、答题的条理性很重要 题目 《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安于冲旷。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谈一谈。(200字左右) 示例一 相比于有人仕途失意后便对世间万物心灰意冷,在困顿中了结此生,苏舜钦寄情山水,安于冲旷确是一种明智且可取的做法。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追求,并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然而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必然会受到环境、社会乃至时代的限制。当这限制无法被打破时,人便应多一分豁达,调整自己的追求,让生活不因限制而索然无味。陶渊明采菊南山,苏轼放舟赤壁,在自然中获得超脱,既不误此生,又为后世所仰慕。寄情山水,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么? 示例二 在我看来,比起有人仕途失意后便一蹶不振,在困顿中了结余生,苏舜钦寄情山水,安于冲旷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首先,他接受了不可改变的现实。既然已被罢官,他便不再悔恨、惋惜,而是扁舟南游,跳出过去的阴影,重拾心灵的自由。其次,他在生活中发现了新的乐趣。人生之乐,不一定只在仕途的飞黄腾达,山水中,不只有快乐,亦可获得超脱。正因此,南山下的陶渊明,醉翁亭中的欧阳修,荡舟赤壁的苏子,千年之后,依然为后人所敬仰,而同时代的达官显贵们,却早已沉入历史的尘埃中。由此看来,寄情山水,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么? 三、恰切的举例很重要 示例 急于用文字表达对生活意义的探究,不但会影响到人的健康,还会导致生活意义的缺失。只有实实在在地、心平气和地享受生命,才能更真切地体味生活的意义,而所谓“探究”也才有所依附而不虚空。这就如同旅游览胜,我们往往急于匆匆地前行,探寻新的目的地,却忘记了伫足聆听流水和鸟鸣的天籁;我们忙于用镜头抓取一个个片断的景致,却忽视了用眼睛、用心灵去拥抱自然,而自然一如人生,亦是“强大而不可替代的”。所以说,“生活本身的意义,比探究生活意义的意义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