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一语文阅读素材:师生情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一语文阅读素材:师生情谊

师生情谊   作为清初诗坛的领袖吴伟业,其成材条件之一,是家学根底的深厚。他祖籍江苏昆山,后迁居太仓。高祖吴愈是明成化乙未(1475)进士,曾任四川叙州知府、河南参政,与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祝允明(枝山)等结为知交。梅村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其父吴琨只是一名诸生,以教授生员为业。他从小就在浓厚的文学与艺术的氛围中熏陶成长,不但工诗,而且善画。《画徵》中说他“山水得熏黄法,清疏韶秀,风神自足贵也。与董思白、王烟客等友善,作《画中九友歌》以纪之”。董指南唐画家董源,黄指元代画家黄公望,两人都以山水画见长。董思白即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画家。梅村的画虽未见流传下来,但也可见其艺术修养之高。   不过使吴梅村卓然成家的主要条件则是刻苦攻读,而他的勤奋苦读是从他拜师受业之后开始的。他七岁接受启蒙教育,十一岁寄读于穆苑先家,后又随父就读于吴志衍、王岾云家。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有几位老师对他的学业为人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张溥就是其中之一。   张溥(1602-1641)字天如,江苏太仓人,是复社的创始人之一。他虽仅比吴伟业大七岁,但当时在文坛上却已闻名遐迩。由于他善于品评文章,以文章提携后学,大家都争着将弟子送到他的门下,拜他为师。但他却不肯轻易地接纳弟子,必定要亲自看过文章,以为有培养前途的方予接受。有人将吴伟业的文章呈送给他看,一睹之后,大加赞赏,便收为弟子。   吴伟业字画   张溥知识渊博,勤奋好学,据说他每读古人文章,必默写七过,便能背诵,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有《七录斋集》传世。吴伟业在张溥的影响下,经史子集无不涉及,为以后成为诗坛巨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溥为复社领袖,吴伟业则是复社主要骨干。由于他们思想倾向相近,因而在吴伟业立朝之后,关系更为密切。张溥在辛未会试中,仅名列二甲,吴伟业为一甲二名,论荣名不及吴伟业,但因张溥文名远播,仍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但他常常不顾自己职位,越位发言,引起翰林院同僚的不满,并向内阁告发。次辅温体仁因对张溥没有好感,表示如不宜任此职,可予除名,引起张溥的极大反感。张抓住温的把柄,指使吴伟业出面弹劾他。吴因刚入仕途,资历未深,不敢贸然行动,但又碍于师命,便转移目标,参劾温手下的蔡奕深,以期由此打开缺口。这样吴伟业便不由自主地深深卷入党争之中。   崇祯六年,在张溥的主持下,召集南北各地若干文社,会于苏州虎丘,成立复社,据说赴会的人数达几千人,可谓盛况空前。复社虽以复兴古学为号召,实际上却是借结社以评议朝政,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崇祯十年左右,太仓监生陆文声、苏州推官周之夔等先后告发张溥、张采“倡复社以乱天下”,吴伟业也牵涉在内。这些案子直至崇祯十四年张溥去世后才未予追究。张溥的辞世,使复社失去领袖人物,紧接着不久又发生甲申、乙酉事变,复社遂由盛转衰,其影响力大不如前。   入清以后,江南一带文社活动仍较活跃。顺治十年,原由夏允彝、陈子龙等创立的几社慎交、同声两派在虎丘举行盛大集会,作为诗坛盟主和前朝遗老的吴伟业也应邀参加,这不由使他想起了张溥在世时的情景。他在《癸巳春日禊饮社集虎丘即事》其一中写道:   苏州虎丘   杨柳丝丝逼禁烟,笔床书卷五湖船。青溪胜集仍遗老,白帢高谈尽少年。笋屐莺花看士女,羽觞冠盖会神仙。茂先往事风流在,重过兰亭意惘然。   茂先是张溥的字,“茂先往事”即指崇祯六年的虎丘大会,诗中把这次虎丘集会看作是复社的遗风,不为过分。在张溥去世十余年之后,吴伟业仍一往深情地思念着已故的老师,可见师生情谊之重。   与吴伟业关系密切的另一位老师是李明睿。李明睿字太虚,江西南昌人。他与吴伟业之父吴琨曾一起在王岾云家任教,当时吴伟业年少,随父就读王氏家塾中。李明睿奇其文,曾预言他长大后必成大器。李为人嗜酒落拓,有一年岁终,王家设酒宴请两位老师,出家中所藏玉卮侑酒,席间李明睿酒醉,不慎挥手将玉卮打碎,主人之子面露不悦之色,李便拂袖而去。吴琨急追至城闉,出馆捧十金为赠。十余年之后,吴伟业参加辛未会试,恰巧主考官就是这位李明睿,阅卷之后,他荐吴伟业会试第一名。对于这位恩师,吴伟业自然永世不忘,师生感情十分深厚。   明亡后,李明睿从北京回到阔别已久的南昌,不久又因金声桓在南昌反叛清朝,在战乱中他又逃离家乡漂泊到扬州。吴伟业在《座师李太虚先生寿序》中说:“先生流离险阻,浮海南还,家园烽火,祸乱再作,仅以其身漂泊于江山风月之间。”写的就是这一段经历。他的《座主李太虚师从燕都间道北归,寻以南昌兵变,避乱广陵赋呈》、《阆园诗》、《寿座师李太虚先生》等诗,都写于这时。当时李弃官归里,吴也隐居家乡,他们都是明朝遗臣,忧国忧民,同病相怜,师生的感情更接近,也更融洽。   这些诗,或追忆逝去的岁月:“十年金马梦,回首暮云中。”或表达对老师的怀念:“海内论知己,天涯复几人?关山思会面,戎马涕沾巾。”而更多的则是表现他对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