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象学现代研究方法探讨(Ⅰ).docVIP

中医气象学现代研究方法探讨(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气象学现代研究方法探讨(Ⅰ).doc

中医气象学现代研究方法探讨(Ⅰ) -10:ChineseJourna1ofInformationonTCMJan.2007Vo1.14No.1 中医气象学现代研究方法探讨(I) , 周晓平,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关键词:中医气象学;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5304(2007)01-0010-0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医气象学的发展可谓辨治用药须讲究季节,做到顺四时,五运气象而养天和之气, 一源而多歧,己逐渐延伸到医疗气象学,疗养气象学,医这对我们临床选方用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张介宾认为,阴虚 学地理气象学,工业医学等领域的不同层面,其研究方法涉及者和阳虚者体质不同,对季节的喜恶也不同;五脏之病其愈有 以经典医籍为基础的文献理论研究,统计学研究,临床研究,时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体的阴阳之气应与自然界的天文地理 实验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等诸方面,在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又有气候因素相一致等,对当今中医气象学研究仍有启迪与借鉴 长足进步,取得了新的进展.笔者现就近2O年来中医气象学研作用 究方法及成果分析如下.1.2以运气学说为专题 1文献研究《内经》中包含丰富的气象医学思想,我国着名的耳鼻喉 11以中医经典医籍为基础科专家干祖望曾说:欲知《素问》,《灵枢》,半在气象.而 以中医古籍文献为基础的理论研究,作为传统研究方法其中的运气学说,就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 和内容在中医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亦是应用于中医气象疾病影响的--F]学问,是古代的疾病预测学.任应秋认为运气 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如经典医籍对中医气象学的理论阐学说就是古代的医学气象学.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运气学说进 述,提出了天人相应,六淫致病,四时用药,适时养行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广泛.理论阐述包括运气学说的气化理 生等重要理论,详论季节,气候,六淫乃至时辰与疾病性论;推算方法分析;构架探讨,即以阴阳五行为基础,以 质,发病,转归,预后,治疗的关系,以及历代医家对中医气形气相感为理论,以干支系统为主干;标本中气理论, 象学的弘扬发展,临床应用经验总结等,是中医气象学形成的即以三阴三阳为标,六气为本,中气为三阴三阳的表里脏腑,并 基础,也是其得以丰富充实不断发展的重要源泉.从中医最早据此分析六淫病邪的变化所在及确定治疗法则.历代医家对运 的医学典籍《内经》到《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历代医气学说予以阐发并运用于临床,如张仲景认为色脉不与四时合 家关于中医气象学有关理论文献的发掘整理应用研究,是中则病变生,详论风湿,虚劳,衄血等疾病的发生,加剧,-治疗 医气象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内经》对六淫的分类,与气象因素,季节气候的关系,根据运气学说推断疟疾,黄疸 六淫致病特点的认识,对影响疾病转归因素的描述,气象与发等疾病的预后.明代所编大型方书《普济方》则按照五运六气, 病关系的探讨;张伸景临床辨治用药重视气象因素及时辰节胪列方药.甲子一周六十年的处方都可在此查得.在考察运气 律;李时珍特撰四时用药例,五运六淫用药式,说明了学说的实用价值方面,各地学者相继运用当地的气象资料进 3.2.2针对蒙医药进行专门立法法律是保护合法权利的 最有力手段,所以,应该建立蒙医药知识的法律保护体系,使 蒙医药知识的保护有法可依2001年2月12日内蒙古自治 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内 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但这部条例并没有具体涉及到蒙 医药知识的保护问题.虽然蒙医药知识的保护可以从《宪法》 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寻找法律依据,但是这些法律的规定 过于笼统,很难在实践中有效运用.而其他法律,如《职业医 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药品管理法》,《国 家保密法》,《科技进步法》中规定的内容又过于分散,也不能 针对蒙医药知识进行有效保护.所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该 根据蒙医药知识的特点,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规范,为蒙医药 知识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在制定相关法律时,要注意借鉴国 际上有关国家在保护传统医药知识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如 泰国将传统医药分为国家配方,私人配方,一般配方予以区 别保护,较好地兼顾了个人,国家及公众之间的利益.值得我 们借鉴. 参考文献: [1]柴海亮,阿斯钢,处于低级开发状态的蒙药蕴藏着巨大的商机[N].中国 乡镇企业报,2001—10—09(2). [2]布日颧,松树.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传统蒙药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 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2):77—79. [3]图雅.韩七十三.蒙医药事业发展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3,(11). 7ll一7l2. [4]花拉.试论蒙药学的起源与发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S1): 95—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