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文学的发生及翻译观的嬗变-燕山大学学报.PDF

中国翻译文学的发生及翻译观的嬗变-燕山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翻译文学的发生及翻译观的嬗变-燕山大学学报

卷 期 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 月 中国翻译文学的发生及翻译观的嬗变 朱振武 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上海 ) 摘 要 不同时代的社会需求、文化需求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影响着文学翻译的发生及演变。 中国近代的翻译文学突出了 “经世致用”和 “遣情娱乐”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越来越注重纯粹文艺的审美因素;进入 世纪,集知识性、趣味性、前沿性于 一体的翻译文学正逢其时。 关键词 文学翻译;翻译文学; 化;异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我国翻译活动的主体随着翻译对象的变化而 从晚清算起。当时 值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闭关锁 变化,起初是汉唐时期佛经翻译的西域高僧,然后 国的政治局面已被打破,封建文化受到极大冲击, 是明末清初从事宗教活动的外国耶稣会传教士,到 经世致用的治平思想是这一时期知识分子们从事翻 了近代后期,特别是到了甲午战争之后,翻译的主 译活动的主要原因。甲午战争之后,国人更加强烈 体主要是中国知识分子。严格说来,这 三个时期 地向国外特别是西方学习,鲁迅和郭沫若学医,胡 的翻译活动的成果才主要是翻译文学。“翻译文学 适学农,郁达夫学习经济,可以说是代表了清末民 由于进入了另一 文化语境,在另一种语言结构 初再到五四运动之后知识分子救国图强的实用选 中,并且通过个人的思想和语言习惯来表达,这就 择。实用是近代翻译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当时 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学——翻译文学。” 中国翻译 的翻译首先是自然科学,然后是社会科学,甲午战 文学“应该是指中国人在国内或国外翻译的外国文 争之后才较多地进行文学翻译。梁启超最早提倡翻 学作品” 。中国翻译文学的发生并不是很复杂 译文学,他在 年发表的 《论译书》一文中说, 的问题。由于社会需求、文化需求和人们的审美情 “处今日之天下,则必以译书为强国第一义” 。据 趣的不同,每个时代产生了不同的文学翻译,译家 阿英的《晚清戏曲小说目》统计,从 年光绪元 们的翻译观也因之发生着变化,做着相应的调整。 年到 年辛亥革命的 年时间里,出版的翻译 文学翻译和翻译观的这 变化和调整一直延续到 小说就达 多部,这个数字比 《涵芬楼新书分类 当下的文化消费时代。 目录》记载的 还要多出 。 年,林纾 与王昌寿合作翻译的 《巴黎茶花女遗事》 式出版, 、欲改良社会而用 “豪杰译” 这标志着我国翻译文学的新纪元。林纾与人合作翻 严格意义上说,我国的翻译文学自起步到现在 译了 个国家 位作家的近 部作品,总字数 总共不过一个多世纪。汉唐的佛经翻译以及在此基 在 万以上,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 础上出现的变文虽然对我国文学、特别是小说样式 的影响,周作人、鲁迅、郭沫若、卢隐、钱钟书等 的蔚为大观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那毕竟算不上 人都曾谈到林纾译作对他们的深刻影响。 翻译文学。翻译文学的真正开始并形成规模还是要 实际上,当时和后来,与 “经世致用”思想同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朱振武 -,男,山东兖州人,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