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之际遗民说经贺贻孙诗经触义评析-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2011 年第一期(總第十七期) 1
2011 年 6 月 頁 001~026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明清之際,遺民說經:
賀貽孫《詩經觸義》評析
鍾志偉∗
摘 要
明清學術有顯著差異,而明、清之際《詩》學樣貌為何?明遺民如何連接二代《詩》
學史的環節?限於筆力與篇幅,選定賀貽孫《詩經觸義》,提供線索。貽孫遁入山林,堅
不出仕,晚年更逃名自匿。《四庫全書總目》毀譽參半,提供反思與討論空間。從《詩》
學史角度切入,評述《詩》主張、內容及方法,呈現此一「鼎革」時代氛圍,對遺民《詩》
論產生之影響。貽孫兼采漢宋,折中諸說,對朱《傳》亦多批評。其次,又表現關懷天下
卻獨善其身的生命哲理,顯示強烈詮經特色。再者,以多元文學手法解詩,並將《詩》與
後代詩文書畫等藝術會通比較,相當罕見,最後評騭缺失。研析《詩經觸義》有助增補明
清之際的《詩》學概況,盼引後人興趣,逐步解決諸般疑問。
關鍵詞:《詩經》、賀貽孫、《詩經觸義》、遺民、文學解經
本文收稿日期:2010/08/12 通過審查日期:2011/06/29
∗
臺灣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2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前言
賀貽孫(1603-1686),初名詒孫,字子翼,江西永新人,明諸生,擅詩文。明末動亂,
攜母隱居山林,堅不出仕,以遺民自居,結第曰「水田居」,自號水田居士。明季社事盛
行,與萬茂先、陳士業、徐巨源、曾堯臣等人,結社豫章。順治初年,學使慕名,特列貢
榜,避不就,巡按御史笪重光欲舉應鴻博書,遂僧衣儒行,以浮屠逃名自匿,晚年益窮,
然終身不改其志。著《易觸》、《詩觸》(按:據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咸豐二年敕書樓刻本題
名《詩經觸義》,原書闕其序跋,然參之北京圖書館分館藏本補配,賀恢〈詩觸序〉及六
世姪孫賀鳴盛〈跋〉文均稱《詩觸》,《四庫全書總目》亦以此稱之,蓋原名《詩觸》,其
義曉明。因此「詩經觸義」作為書名,疑刊行之前,由賀鳴盛或書商增衍之。特此辨明。)、
1
《詩筏》、《騷筏》、《激書》,有《水田居文集》。
明代中後期,《詩經》研究漸由「經學」轉向「詩學」層面,開闢出《詩經》文學化
的詮釋理路,並將晚明《詩經》的文學評點帶到前所未見之高潮。不久,明末興起經世致
用之思潮,至清初聲勢更加浩大,於是《詩經》研究又讓清代考據學者所主宰,走向復古
道路。2本文欲追問,明、清兩代《詩經》學有著相當顯著差異,而明清之際的《詩》學,
呈現什麼樣貌?身處「天崩地裂」的文士或明遺民,如何承、啟這塊《詩》學史的環節?
顯然仍有不少空間,可供開發與省思。限於筆力與篇幅,本文僅能尋繹此一時期代表性人
3毀
物,為上述困惑提供些許啟示與線索。綜觀《四庫全書總目》,明遺民賀貽孫《詩觸》
譽參半,學界關注寥若晨星。4事實上,賀貽孫《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