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无机精细化学品.ppt
第二章 无机精细化学品与材料 三、研究重点 2.超细化的原因——物质化学活性的影响因素 表面效应:固体的表面原子因和内部原子因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呈现比较高的化学活性的现象。 3. 超细化工艺 沉淀法制备超细颗粒 (1) 定义:在原料溶液中添加适当的沉淀剂,使原料中的阳离子形成各种细颗粒形式的沉淀物。 (3)常用改进方法 预先加入某种物质,获得粒度均匀、纯度高的超细粒子,常采用尿素。 单晶化工艺 二、非晶化技术 性质 材料属热力学亚稳态; 金属及合金、半导体、电介质、离子导体、高聚物、氧化物玻璃等多种物类; 材料具有高韧性,高耐腐蚀性,低磁致伸缩,低磁致损耗,高电阻,超导性,耐放射性等。 工艺技术: (1)合金:速冷(液相急冷法、气相急冷法和镀层法) (2)半导体: 非晶态硅技术等。 五、薄膜化技术 薄膜是物质的一种形态,其膜材非常广泛,单质、化合物或复合物,可用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来制作薄膜。现有的制膜工艺有涂布法、溶胶-凝胶法、化学溶液镀膜法、离子成膜法、物理蒸发法、化学堆积法和分子束外延法等。 §3 无机精细化学品 2.主要生产方法 工业上一般用第一种 二、硼化物精细化学品 应用极为广泛。如硼酸锌为阻燃剂 如:过硼酸钠[NaBO2·H2O2·3H2O] 1、用途 氧化剂,织物的漂白和脱脂,及用作消毒剂和杀菌剂,也用作煤染剂、洗涤剂、脱臭剂、电镀溶液的添加剂、分析试剂、有机合成聚合剂以及制造牙膏、化妆品等的助剂。 2、合成(化学法、电解法) 化学法: Na2B4O7·10H2O + 2NaOH +4H2O2 + H2O 4(NaBO2·H2O2·3H2O) 三、钨、钼化合物 钨、钼化工产品是冶金工业、电器和电子工业、化学工业以及玻璃、陶瓷工业重要的中间体和原材料。比如二硫化钨是新型固体润滑剂,钼酸锌是新一代无公害白色无毒防绣颜料。 三、锂化物 如:溴化锂 1、用途 高效的水汽吸收剂和空气湿度调节剂,天然纤维(如人发、羊毛等)的膨胀剂,催眠剂和镇静剂等 2、合成 中和法、溴化铁法、尿素还原法等。 料致密度、降低烧结温度和抑制晶粒长大。 气相是在工艺过程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 4、陶瓷材料的工艺特点 陶瓷是脆性材料,大部分陶瓷是通过粉体成型和高温烧结来成形的,因此陶瓷是烧结体。 烧结体也是晶粒的聚集体,有晶粒和晶界,所存在的问题是其存在一定的气孔率。 根据精细陶瓷的特性和相应用途,分为: 电子陶瓷、工程陶瓷和生物陶瓷三类。 电子陶瓷:用于制作集成电路片、点火原料、压电滤波器、磁带、磁头等磁性体。 工程陶瓷:用于切削工具、各种轴承及各种发动机。 生物陶瓷:用于人工骨骼、人工牙根及人工关节等。 ⑵ 氮化硅(Si3N4)陶瓷 氮化硅是由Si3N4四面体组成的共 价键固体。 ① 氮化硅的制备与烧结工艺 工业硅直接氮化:3Si+2N2→Si3N4 二氧化硅还原氮化:3SiO2+6C+2N2→Si3N4+6CO ③ 性能特点及应用 氮化硅的强度、比强度、比模量高;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碳化硼等;摩擦系数仅为0.1~0.2;热膨胀系数小;抗热震性大大高于其他陶瓷材料;化学稳定性高。 反应烧结氮化硅用于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如机械密封环等。 ⑶ 碳化硅(SiC)陶瓷 碳化硅是通过键能很高的共价键结合的晶体。 碳化硅是用石英沙(SiO2)加焦碳直接加热至高温还原而成:SiO2+3C→SiC+2CO。 碳化硅陶瓷用于制造火箭喷嘴、浇注金属的喉管、热电偶套管、炉管、燃气轮机叶片及轴承,泵的密封圈、拉丝成型模具等。 功能陶瓷 (1)光学陶瓷 具有光学性能的陶瓷称为光学陶瓷。比如说光纤陶瓷、电光陶瓷、激光陶瓷等。 (2)电子陶瓷 利用电磁反应为应用目的的陶瓷称为电子陶瓷,比如说介电陶瓷、压电陶瓷、半导体陶瓷、电绝缘体陶瓷、磁性陶瓷等。 (3)生物陶瓷 与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学相关的陶瓷称为生物陶瓷。比如说磷灰石陶瓷和碳素陶瓷等。 二、纤维材料 无机纤维具有耐高温、密度小、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导热率低、保温及吸音性能好、强度高等特点。已在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子及轻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用途主要是用作高性能增强纤维。比如说碳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及氧化硅纤维等。可以作为树脂、金属和陶瓷基体的增强材料,其比强度高和比模量高使复合材料具有比纯金属更佳的物理性能。 1、原料:粘胶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沥青纤维。 2、流程:(p.25) 3、影响因素: 预氧化处理 链状 环化脱氢; 碳化温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一级造价师-土建案例-陈江潮精讲班完整讲义.pdf
- 第一册: 标准设计与典型造价 V3.0版 智能配电站.pdf
- 第二课性骚扰的危害 课件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doc
- 【国家标准】GB1475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牛磺酸.pdf
- 2020年广西防城港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doc VIP
- 前列腺癌的基础知识.pptx
- 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试题及答案(2025版).docx VIP
- 2025年中国空调离合器皮带轮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IT运维管理:ITIL先锋论坛—DevOps来了运维如何改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