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年山西省吕梁高考研讨会 --物理资料
一、解读2009年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二、高考物理的亮点与命题思路探析 三、2009年高考物理后期复习备考策略 四、探究下一阶段教学中的高效复习对策 五、破解实验考查难点,提高探究能力技巧 六、高考命题背景透视和新切入点预测 一、2009年高考物理《考试说明》解读 (一)高考物理《考试说明》总体稳定 去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物理题型分布情况: 二、高考物理的亮点与命题思路分析 1. 知识方面:突出主干, 求实创新 2. 能力方面:坚持能力立意,考查思维广度、 深度及灵活度 3. 实验方面: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和创新设计能力 4.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的建模能力 5 . 以“过程与方法”为核心的组合型试题成为计算题的主要题型 6. 难度设计张驰有度 1、知识方面:突出主干, 求实创新 O 试题结构基本稳定,并整体向中档题靠拢. O 考查的重点和核心仍是力学和电磁学. O 对光学、原子物理学、热学、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等非主干内容的考查仍以选择题形式为主. O 设问角度新颖, 富有创新性. O 试题的坡度设计合理, 杜绝了偏、难、怪题. 2、能力方面:坚持能力立意, 考查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度 (1)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 (2)考查考生信息整合能力及灵活运用的迁移能力 (3)考查对图像、图表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 (4)考查物理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技巧 (5)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 (6)注重数理结合,考查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五大能力”的基础, 正确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要求是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近几年高考中,有许多考查理解能力的亮点题。 (2)考查考生信息整合能力及灵活运用的迁移能力 [例1] (2008·海南卷·5) 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即所谓“夸克”组成的, 两个强作用电荷相反(类似于正负电荷)的夸克在距离很近时几乎没有相互作用(称为“渐近自由”);在距离较远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很强的引力(导致所谓“夸克禁闭”).作为一个简单的模型,设这样的两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关系为:式中F0为大于零的常量,负号表示引力.用U表示夸克间的势能,令U0=F0(r2 - r1),取无穷远为零势能零点.下列U-r 图示中正确的是 ( ) (3) 考查对图像、图表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 [例2](2008·重庆卷·21)图2是某同学设计的电容式速度传感器原理图,其中上板为固定极板,下板为待测物体,在两极板间电压恒定的条件下,极板上所带电量Q 将 随待测物体的上下运动而变化,若Q 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为Q = (a、b为大于零的常 数),其图象如图3所示,那么图4、图5中反映极板间场强大小E 和物体速率v 随 t 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4) 考查物理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技巧 [例3] (2008江苏卷·14)在场强为B的水平匀强磁球中, —质量为m、带正电q的小球在O点静止释放,小球的运动曲线如图所示.已知此曲线在最低点的曲率半径为该点到x轴距离的2倍,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小球运动到任意位置P(x,y)处的速率; (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第一次下降的最大距离ym ; (3)当在上述磁场中加一竖直向上场强为E (E mg/q)的匀强电场时, 小球从O点静止释放后获得的最大速率vm . (5)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 (6) 注重数理结合,考查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009年考试大纲》对考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了明确的要求: “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等数学知识,进行表述、分析,对物理问题进行推导、分析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结论.” 高考物理试题的解答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 一个物理试题的求解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经过求解,再次还原为物理结论的过程. 当今高考物理试题对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向三个方向发展: 一是物理题目的求解过程字母繁杂,方程众多,对运算技巧要求高,如全国卷(Ⅰ)23 题的“求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四川卷25题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二是题中涉及的几何关系复杂、隐蔽,如全国卷Ⅱ25题的“嫦娥一号传送信号的时间”; 三是对于图象的判读、利用的要求很高,如宁夏卷18题的“利用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