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寄生虫精品教学(南京大学)EBV感染与肿瘤.pptxVIP

微生物与寄生虫精品教学(南京大学)EBV感染与肿瘤.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V) 感染与肿瘤 Infection and Tumor 生物学性状 分类: EBV是系疱疹病毒γ亚科 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Human herpesvirus 4 ) 嗜人类淋巴细胞 形态结构: 在细胞外成熟的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为150 ~ 180nm 基本结构含核样物、衣壳和囊膜三部分。 1964年,英国生物学家Epstein和Barr从Burkitt淋巴瘤中分离得到一种γ-疱疹病毒,命名为EB病毒。 生物学性状 结构组成: 核样物为直径45nm的致密物,含双股线性DNA 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由162个壳微粒组成 囊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 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 的膜糖蛋白和识别淋巴 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 此外在囊膜与衣壳之间 还有一层蛋白被膜 致病性 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青年期发生原发感染,约 有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 胞增多症。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唾液 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致病性 由EB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 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 多见于5~12岁儿童,呈地方性流行。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所有病人血清含EBV抗体。在肿瘤组织中发现EBV基因组。 鼻咽癌 EBV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在所有病例的癌组织中有EBV基因组存在和表达。 致病机理 原发感染与潜伏感染 EBV 于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 感染B淋巴细胞 经血液循环造成全身性感染 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EBV活化复发感染 EBV感染途径 原发感染时EBV经过口腔粘膜上皮细胞或唾液腺侵入淋巴组织,通过膜糖蛋白gp320/ 220和B淋巴细胞的CD21结合而进入B淋巴细胞,病毒基因大量表达而引发增殖感染。 多数情况下病毒DNA环化而进入潜伏状态,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很少进入增殖期,但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潜伏的EBV基因组可被激活而转为增殖性感染。 EBV的免疫逃逸 EBV 进入人体 感染急性期 由NK 细胞介导 感染恢复期 CTL控制感染 激发单核/巨噬系统参与免疫反应 EBV免疫逃逸和机体免疫监视的相互抗衡中决定了感染的转归。 EBV免疫监视机制 E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 EBV与肿瘤 从EBV感染开始,到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持续潜伏,直至恶性转化、肿瘤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EBV通过调控病毒自身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因子失衡、逃避特异性细胞毒细胞的杀伤,还可通过一些调控凋亡信号。 通过EBV抗原作用于宿主细胞,干扰细胞信号转导系统,诱发细胞恶性转化。 EBV与肿瘤 EBV与细胞凋亡: 在EBV 增殖感染期,病毒产生抗细胞凋亡诱导活性的物质。 在EBV潜伏感染期,EBV 可诱导感染细胞表达CD23,产生sCD23而促细胞生长,抑制凋亡。 此外,EBERs 转染无EBV感染的细胞系,上调BcL-2的表达,对程序性死亡的诱导物产生抗性。 EBV与肿瘤 EBV的抗原性: ①EBV增殖感染相关抗原: EBV早期抗原(EBV early antigen , EA), EBV病毒壳抗原(EB Viral capsuid an-tig en, VCA) EBV膜抗原(EB Membrane antige n, MA) ②EBV潜伏感染相关抗原: EBV核抗原(EBNA),包括EBNA1、EBNA2、EBNA3A(BC)和主导蛋白 EBV潜伏膜蛋白(LMP),包括LMP1、LMP2A、LMP2B ③其他:EBV编码的早期核糖核酸;终末蛋白(TP)。 EBV与肿瘤 致癌抗原的介绍: LMP是一种穿膜蛋白,反复3次进出EBV 转化细胞的胞膜,结构上具有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容易被T细胞识别。 EBNA-1是一种EBVBamHIK基因编码的核蛋白。分为四个区域, 依次为:EBNA-1连接区1 (LR1)、甘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重复序列区、连接区2 (LR2)、DNA结合区。EBNA-1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病毒附加体的稳定存在, 其机制类似于质粒分离模型。 EBV与肿瘤 EBNA-1在病毒维持附加体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它与细胞内因子共同调节病毒基因与染色体的结合及分离。 orip是EBNA-1的主要作用位点,由两部分组成:重复序列家族(FR):复制增强子——转录增强 双向对称区(DS): EBV的复制起始点 EBV与肿瘤 致癌抗原的介绍: EB病毒核心抗原2(EBNA2) 编码产物是EB病毒体外感染细胞时最先表达的蛋白, 它可以调节病毒及细胞内多种基因表达,如LMP1,LMP2A,CD21,CD23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