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辐射强迫背景下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变化分析-应用海洋学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VIP

不同辐射强迫背景下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变化分析-应用海洋学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辐射强迫背景下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变化分析-应用海洋学专业论文 word格式

之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在辐射强迫演变背景下,全球海洋温度、盐度异常区域分布、海洋与大气的热交换以及大西洋 MOC 在不同辐射强迫下的演变情况, 重点分析大西洋 MOC 对不同辐射强迫的响应。本文特别利用四组不同强迫辐射 条件下的海洋数据,分析了大西洋 MOC 在这四组强迫辐射条件下环流强度、振 荡周期以及对 MOC 经向流函数做 EOF 分解所得第一主成分的变化情况。所得 结果如下:1. SST 在 Rcp26、Rcp45、Rcp85 情景下分别升高 0.5℃、0.95℃、2.2℃,升 温区域分别为北大西洋高纬海区、北大西洋高纬海区和赤道地区、全球海区。全 球平均盐度基本维持不变,但不同区域的盐度仍有较明显的变化。随辐射强迫增 加,拉布拉多海(LAB, Labrador Sea)海域获得了更多来自大气的热量,而格陵兰- 冰岛-挪威海(GIN, Greenland-Iceland-Norway Seas)海区向大气释放了更多的热 量。2. MOC 经向流函数距平正负异常交替出现,异常振荡区域呈现菱形,表明 异常随时间由北半球高纬度向南传播,验证了北半球高纬度海区是 MOC 振荡的 发源地。随着辐射强迫的增大,MOC 经向流函数距平值呈现增长趋势,表明振 幅增强,振荡能量增大。在 Rcp85 情景下,MOC 指数降低 16Sv,约 70%左右, 而在其他两情景下变化不大。3. 对 MOC 经向流函数距平场的 EOF 分解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 率随强迫辐射增强有显著提升,Rcp26、Rcp45、Rcp85 情景分别对应 29%,32% 和 82%的方差贡献。大西洋 MOC 下沉海流位于北大西洋高纬地区的 GIN 海域和 LAB 海域,它 是整个大西洋 MOC 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本文特别探讨了这两个区域海表面 温、盐及混合层深度等参数在不同辐射强迫条件下的改变情况。研究得到以下结 论:1. LAB 海域混合层深度对辐射强迫变化敏感。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 MOC 异常值最大发生在北大西洋 LAB 海域附近,同时北大西洋高纬度 GIN 海 域 MOC 异常值非常弱。异常值由 50°N 附近(对应 LAB 海域以南区域)向南传 播,因此认为 LAB 海域是振荡信号的发源地。其次由于 60°N 附近格陵兰-苏 格兰海脊(平均深度 600m)导致的信号传播“屏障”导致 GIN 对辐射强迫变化不敏感。2. 混合层深度距平随着辐射强迫的增加而减小,意味混合层逐渐趋于稳定。 海表盐度对 LAB 海域混合层深度的影响大于海表温度的影响;在 GIN 海域,盐 度和温度对混合层深度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同。GIN 海域与 LAB 海域温度对混合 层深度的影响时间较长远,为年代际量级,而混合层深度对盐度的变化反应迅速, 反应时间约在 10 年左右。关键词:MOC; Rcps; GIN; LABAnalyzing of MOC Variability under Different Radioactive Forcing BackgroundAbstractThis article uses some ocean data from a newly developed climate numerical model ECHAM5/MPIOM, which Max-Planck-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 developed for the fo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to discuss variations of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MOC) and its mechanism. Especially, the article does some research on variability of Atlantic MOC index, oscillation period and leading EOF of MOC etc. under four different radioactive forcing backgrounds. As a branch of the fifth Phase of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CMIP5), this study not only contributes on studies of MOC variations’ mechanism, but also offers data support for comparison, v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