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李善注引说文新考以文选集注为文献考察中心.pdfVIP

文选李善注引说文新考以文选集注为文献考察中心.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选李善注引说文新考以文选集注为文献考察中心

《文選》李善注引《說文》新考 ──以《文選集注》為文獻考察中心 翁敏修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 應用研究所副教授 摘 要: 說文、文選、文選集注、李善 關鍵詞: 李善注於《說文》校勘的運用與研究,自清代段玉裁以降,前賢已 多有著述。 本文擬就新材料:清末於日本發現的唐鈔本《文選集注》為考察中心,摘錄其李 善注徵引《說文》條目,與《文選》注及今本《說文》等相關資料詳加比對考證, 闡明其於《說文》校勘與《文選》研究之價值。 壹、前 言 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西元 501-531 年)所編撰的 《文選》,是現存最早最 完整的詩文總集,而歷來最受重視、流傳最廣的《文選》注本有二:唐代李善(630- 689 年)注以及時代較後由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五人合撰的五臣 1 注 ,但兩者於傳鈔刊刻過程中 ,經過了許多次分合與改動 ,存在著不少問題。 李善注援引《說文》數量多至千條 ,自來就是《說文》異文、校勘研究的重 要材料,這方面前賢已多有述及 ,以專書與學位論文為例,三十年來即有以下四 部: 郭景星《文選李善注引說文考異》(南京出版公司 ,1986 年6 月) 張文霞《文選李善注引說文資料研究》(河北大學2001 年碩士論文,薛克謬指導) 劉青松《昭明文選李善注徵引說文解字研究》(北京師範大學2006 年碩士論文, 朱小健指導) 孫琳《文選李善注引說文考》(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 年4 月) 1 大致來說,可歸納為四類:1.李善注本,如北宋國子監本、尤刻本;2.五臣注本,如南宋陳八郎 本;3.先五臣後李注的六家本 ,如:秀州本、南宋明州本;4.先李注後五臣的六臣本,如:贛 州本、建州本。詳情參見傅剛:《文選版本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9 月),頁 151-182 。 585 2第二十八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856 年日人渋江全善與森立之合撰的《經籍訪古志》首次著錄了舊鈔本《文 選集注》,內容豐富,保存了唐人舊注形式 ,於 《文選》學、史料學具有重要價 值。筆者數年前嘗於本學會會議上發表 〈唐鈔文選集注引說文考〉小文一篇,新 考得《集注》所存《文選鈔》、《文選音決》、陸善經注三種唐人注疏引《說文》 2 四十餘條,可為《說文》校勘之珍貴材料 。以下擬以唐鈔本《文選集注》中的李 善注為文獻考察中心,摘錄其徵引《說文》條目,與《文選》注及今本《說文》 等相關資料比對考證,闡明其於《說文》校勘與《文選》研究之價值。 貳 、李善注引《說文》的文獻考察 以下就李善注所引《說文》進行文獻比對,主要材料為《唐鈔文選集注彙存》, 用以比對的刻本是《日本足利學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選》(六臣注 ,以下簡 3 稱明州本) ,以及清代胡克家 (1756-1816 年)翻刻南宋尤袤 (1127-1194 年) 4 本 (李善注 ,以下簡稱胡刻本)。 一、刻本李善注未引《說文》 比對《文選集注》與宋明州本《文選》後 ,首先發現刻本李善注未徵引 《說文》,而《文選集注》有之,這對我們研究李善注引《說文》,具有重要的 文獻參考價值。刻本李善注未引《說文》,包含了以下幾種情況: (一)刻本無李善注 刻本無李善注而鈔本有者 ,計得 10 條 。 1. 李善曰︰鄭玄《詩牋》曰 :「聊,且略之辤 。」《論語》:「子曰:『舉一隅而示 之。』」《說文》曰:「詁,訓古言也。」《五家》:「詁音古。」張銑曰:「言舉一端 攝取 ,其體裁統理,皆歸諸古人之言也。」 卷8 〈三都賦序〉 詁 訓故言也。从言古聲。《詩》曰:詁訓 3 上言部 案:明州本只作「銑曰:『詁 ,訓古言也 。舉一隅攝取 ,其體裁統理,皆歸諸 古人之言。』」(參見書影一)是知刻本無善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