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VR互联时代以何为王?
论文类别:计算机 - 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6/4/14 12:32:00
论文作者:未知
(中讯)做户外的停车服务,利用公众号上的接口来做可能会比开发Native
App好很多,因为很少有人乐意去在网络环境较差的停车场去下载一个6M 的
App。
做一款众筹产品都先创造场景故事,再谈功能性。如果在实体店看到类似的
一款产品售价100元的外设可能没人会买,但是如果这是大家喜欢的游戏主播
的众筹产品,观众乐意花上500块来参与。
尽管你刚刚下载Instagram,它也可以给你推荐精准的广告,因为Instagram
和Facebook 已经共享了数据。他们早期也是共用同一个广告销售团队,但是后
来不得不分开。因为人们用Instagram 的场景和用Facebook 的场景完全不同。
最早提出 “场景”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科技大咖罗伯特斯考博,当时他给出了
影响场景的五个力量。文章开头三个身边的 “场景”小例子分别用到了以下三
个力量: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
后来国内的人们慢慢将 “场景”一词特色化,大家更喜欢将 “更加符合每个
人当时的需求,保证每个人当时的生活体验”与移动设备、社交媒体的移动
化、碎片化相关联。
因此VR设计者在VR产品的构思上不免有些尴尬,初期的设计理念很难和
“移动化、碎片化”联系起来。VR头显现在还难以成为一个移动设备。Gear
VR在便携性上和别的穿戴设备差得多,起码你要专门背一个背包来携带。而且
16年3月底,Twitter上对公众场合使用Gear 的现象进行了大讨论,多数仍觉
得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目前人们对VR 的使用也不可能是极度碎片化的。
所以在今后的一两年,VR设备上的应用可能还是会以封闭性较强、新颖且创
意十足的作品为主。这和当初智能手机娱乐应用的发展路线差不多。目前来说
VR真正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我觉得在VR 的1.0时代——体验时代要有一个与
生活矛盾的内核。头显对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很新颖的设备,所以应用得让人眼
前一亮甚至是惊心动魄。如果总想着生活中的场景再做出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
的内容,那么VR 的意义在哪里呢?
VR1.0时代的技术我们可以制作一款VR 的网球游戏,但虚拟的网球赛和真实
的运动场之间,后者依旧是人们更习惯的方式。如果你去高仿生活中习惯的场
景,从设备的市场推广来说可能是无益的。
Oculus为了制造冲突打破生活常识,目前做的都是与蹦极、走钢丝、空中飞
翔、海底探险相关的东西,恐龙、鲨鱼、大型的机器人是他们爱用的元素。这
与生活 “碎片场景”没多少关系。很少有人会在现实世界有走钢丝的经历,虚
拟现实给了他们难以拥有的体验。
这时大家疑惑的地方在于:VR时代来临并和其他产业创造出新的赢利点时,
我们的场景理论到底还适用不适用?AR是不是比VR更容易贴近生活场景?
还记得开头我们说的影响 “场景”五种科技力量吗:移动设备、社交媒体、
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
假设未来某一天,谷歌眼镜推出了4.0版本:你带着AR眼镜在某个大城市的
商圈购物,你唤醒眼镜说你想在火锅店吃午饭。谷歌眼镜给你推荐了两个品牌
店,并把你平时经常搜索的品牌排在了推荐的第一位,同时也告诉了你第二家
刚好有折扣而且更近一些。接着你犹豫了十秒,点击确定去第二家,AR眼镜就
帮你自动在餐厅定了座位,你根据眼镜上的定位来到了500米之外的餐馆,消
费后谷歌获得了第二家餐厅少量的佣金。当然,事后谷歌也会把你在二选一时
耗费了10秒钟的数据提供给第一家连锁餐厅。
上面的这一段是谷歌眼镜在失败前制定的终极目标,与食、住、行紧密联系
并建立庞大的小额佣金系统。AR与现实可以更好的结合,能高效的解决你当下
的需求。但我们发现:如果把刚才的商圈购物改成虚拟游戏活动,将吃火锅变
成购买虚拟角色的皮肤的话,完全也可以将这一套迁移到VR 内容上。前提是
VR互联的2.0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设备的普及带宽的增加,VR 的内容会再次向生理上的舒适、环境上的舒
适回归。高频的加速减速会减少、也不会有突然的 “虚拟物体”向你砸来。我
们佩戴VR不只是想寻找刺激。就算是刺激类应用,也一定会利用重力传感器、
定位系统、外设手环来测试你实时的游戏状态,如果有心跳过快加速度失常的
现象可以立刻关闭头显。
而VR上相对轻松的娱乐内容与社交应用会以游戏内的虚拟物品为盈利点,虚
拟物品的售卖会更加重视 “场景”。对你的眼球、头部、手势等动作收集来的
数据可以很好的分析虚拟物品的定价是否合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校园危机事件应对与处理》专题讲座.pptx VIP
- 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套装产品技术要求标准2024年.docx VIP
- 《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GB50217-201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docx VIP
- (高清版)-B-T 17799.2-2023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第2部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标准.pdf VIP
- 2025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6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施工方案.doc
- 四川省2024年普通高校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企业发展五年规划目录.PDF VIP
- 2025年电信人工智能学习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