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次辅导课件:现代文学阅读
残 荷 再去那荷田,就只剩下一旋儿叹息了。花开过,莲蓬采过,那些遮天蔽日的青荷也大都折戟沉沙,栽到泥水中了。只有几茎残荷在秋风中坚守,不胜褴褛。人说,荷老了,真的老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来? 我也弄不清怎么就把这一年一度的荷给忘了,忘得如此干干净净。那些亭亭玉立的青荷,是不是见我久期不至,才纷纷凋损、委顿的呢?那几茎残荷无疑是坚守着,向我传递最后的信息了。 残荷无言,而我心领神会。 残荷不再美丽,不再青春勃发娇姿妩媚,也不再以那一晕又一晕粉红的花,润出一片风采。人说,残荷老了,生命留给她的大概就只有怀旧、忏悔与叹息了吧。 然而,残荷依然坚挺,在砭人的冷风中抗争着,不肯折腰摧眉,更不肯跪倒于地,那张破旧的残叶在秋天里依然是一面旗帜,顽强地展示生存的睿智。直到有一天,人们从残荷的根部掘出一弧又一弧白藕,才惊叹不已那破败的残荷原来是最富有的哩。她抵死不渝守候着的便是她一生积聚起来的最珍贵的东西啊! 问题 (1)“再去那荷田,就只剩下一旋儿叹息了”和“残荷老了……忏悔与叹息了吧”两句中,①其中两个“叹息”的内容是否相同?②含义是什么?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几茎残荷……向我传递最后的信息了”一句中,这“最后的信息”指的是什么? 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 要准确作答,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在 形式上要通过对原文相关语句的概括处理,并不是直接从原文中找出现成的语句加以认定;二是这种概括提取 仍然要借助于对文中关键语句的把握才能顺利完成。通读全文,该段是以“新风气和旧传统”为话题展开论述 的,旧传统不肯变,但又不得不变;新风气一方面要强调自己的崭新,一方面又要表示自己有来头。这样便有 了文中的两个比喻。“暴发户”、“野孩子”是新风气的喻体,老传统被喻为“谱牒”、“父亲”,而“造” 、“找”正是二者关系的形象描述。因此两个比喻正是对关键句“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的形象 表达,同是又为了引出下文。反之,关键句又是对两个比喻句的喻意的简明解说。从概括题的要求看,只需从 上文提取“新风气”与关键句组合拼装在一起,就能圆满地答题。 2009年成考第三大题 11 .第一段中划线的文字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强调的是艺术品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沟通作用。其中可以沟通江、湖、海是就 方面说的; 可以沟通古、今、来是就 方面说的。 ( 每空两字,用文中现成的词语作答 )(6 分 ) 【点评与解析】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答案分别是地域、时代 。答案含于第一行和第二行。 12 .文中所引鲁迅的那段话,涉及对《红楼梦》命意的不同见解,在鲁迅和本文的作者看来,这些见解是否正确 ? 为什么 ?(6 分 ) 【点评与解析】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和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答案是:不正确。因为提出这些见解的人都没有掌握现代的科学的文学观念。第二段第五行当人们尚未掌握现代的科学的文学观念的时候,情形确实如同鲁迅所描绘的那样这个句子就是一个明示信息。 13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分别引用了罗丹对艺术的看法和高山流水的故事,意在证明 。 ( 用文中的一句现成的话作答 )(3 分 ) 【点评与解析】考查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答案是:中外艺术家皆期望知音的出现。该句子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和引用论证的目的。 14 .文中他们需要他人理解,需要他人分享愉快,需要他人与他们同哭同笑,同爱同憎,同思同慕这句话中他们与他人分别指代的是谁 ? 他们与他人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4 分 ) 【点评与解析】综合考查指代词的含义及代词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答案是:他们指代的是艺术创造者(或艺术家);他人指代的是艺术欣赏者。 二者之间是声气相求、心心相印的关系。该题含于第三段第五行之中,是一条明示信息。 15 .作者在第二段的开头说道:能够在艺术天地中,深切地领略那些伟大的心灵的人们,是幸福的。在第三段的结尾处又说道:音而有知,是艺术家的幸福;音而能知,是欣赏者的幸福。这两种说法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 ? 这种幸福感是由什么造成的 ? (6 分 ) 【点评与解析】考查内容要点的概括能力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能力。答案分别:是前者是单就欣赏者说的,后者是就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市委党校物业管理服务总体方案.doc VIP
-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办法.pdf VIP
- 2024《盒马鲜生冷供应链物流成本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11000字.docx
- 机器视觉软件:Basler二次开发_(3).Basler相机驱动与SDK安装.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下册单元任务与人文主题 复习梳理.docx
- 2019年重庆市高职分类招生考试(中职类)药剂类真题.pdf VIP
-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docx VIP
- 发酵罐安全检修及维护操作规程.pdf VIP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学习任务群教学课件.pptx VIP
- 4x8-四层临街自住楼房住宅设计方案图纸户型图平面图布局图效果图建筑结构水电全套施工图纸.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