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讲__工作压力与工作管理
第四讲 工作压力与压力管理 世界正在变成紧张的世界 心理压抑已成为21世纪人们健康最严重的挑战 你有压力吗?因为什么?有怎样的表现? 第四讲 工作压力与压力管理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 工作压力模型 工作压力管理 1.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 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 工作压力理论 工作倦怠 1. 1 工作压力的内涵和性质:定义 压力是一个人面对要求、机会及限制时所体验到的逃避或抗争的一种状态。 压力源的存在; 压力源引发压力需要一定的必备条件; 压力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1.1 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性质 压力的不可避免性 压力的两重性:“豆芽菜理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见下图) 压力的累积性 1.1. 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1 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发展阶段 谢尔耶(Hans Selye)把压力现象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并提出关于“一般适应综合症”的三阶段模型 1.2 工作压力理论 内部平衡学说 坎农是20世纪贡献最大的生理学家之一,最早提出压力概念,并提出生物体的“自稳态”理论。坎农认为,当外部环境中的需求破坏了或搅乱了有机体内部的稳态平衡时,有机体会试图维护体内的平衡,因此会提高体内的生理唤醒水平,也就是有机体在受到外在刺激时会“反弹”或“防止变形”,这时压力就会产生。 因此,压力是个体面临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内部的一种生理和/或心理准备状态,使得个体能够维持内部的平衡。 1.2 工作压力理论 认知评价学说 理查德·拉扎勒斯(Richard Lazarus)是美国心理学家,是应激理论的现代代表人物之一。理查德·拉扎勒斯更关注和强调压力的心理学方面,而不再关注压力的生理学和医学方面。 理查德·拉扎勒斯认为压力是一种交流状态,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压力的应对过程中,他提出了认知评价的重要性,认为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其他因素都是以认知评价为转移的。他认为在环境刺激与个体的情绪反应之间,还有认知评价的存在,一个人对环境刺激进行认知评价后,才会有进一步的反应。理查德·拉扎勒斯强调在相同刺激的作用之下,压力反应的个体差异性。 1.2 工作压力理论 个人-环境匹配学说 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卡恩(Robert Kahn)关注的是压力的社会心理学方面。他的学说强调在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中所存在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是如何给一个人带来的压力的。 罗伯特·卡恩强调个人与环境的匹配。当一个人的技能和能力与一组定义清晰一致的角色期望相匹配时,就出现一个好的个人与环境的匹配,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压力。当存在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时,或者当一个人的技能和能力达不到社会角色的要求时,就会产生压力。 1.2 工作压力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 哈里·莱文森(Harry Levinson)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给压力下了定义。他认为是人格中的两个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压力。这两个因素是自我理想和自我意象。自我理想是一个人的完美自我的化身,自我意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看法。自我理想中包括了令人赞美的父母的人格品质,一个人愿意成为的理想中或想像中的品质以及没有任何消极的或者令人讨厌的品质;自我意象中的对自己的看法包含着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压力就来源于自我理想和现实的自我意象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越大,一个人所体验到压力就越大。精神分析学说强调了人格因素对压力形成的作用。 1.3 工作倦怠:界定 是指个体在过重工作压力下出现的一种身心衰竭、厌弃工作的综合症,如同个体身心能量全被工作耗尽而枯竭一样。 突出特点 情感枯竭;人格解体,丧失个性;个人成就感降低或丧失成就感。 1.3 工作倦怠:界定 主要辨识症状 慢性疲劳;易发火;自我抱怨;愤世嫉俗、消极和烦躁;有受困感;极度敏感。 实验:狗鱼综合症 1.3 工作倦怠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进行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数据 1.3 工作倦怠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进行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数据 1.3 工作倦怠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进行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数据 2. 工作压力模型 2.1 压力源 环境因素 政治的不确定性; 经济不确定性; 技术不确定性 2.1 压力源 组织因素 2.1 压力源 个人因素 个人生活事件,包括家庭问题、经济问题、工作与家庭的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记录表单汇编.docx
- 炼铁厂1080m3高炉试车方案.doc
- 生物大数据(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 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答案.docx
- 中国传统节日——冬至节日介绍(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次综合实践活动.docx
- AP微积分BC (2018年真题)全套含选择题及答案.pdf VIP
- OEM代工与加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详细版.docx
- 关于农业自动化灌溉浇灌滴灌控制系统设计有关 的外文文献翻译成品:自动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英文双语对照).docx
- 宪法多选题新题.doc VIP
- Bain-德邦产品融合项目里程碑汇报(上会终稿)-20170525.pptx VIP
- 宪法考试多选题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