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桡骨下端骨折颈椎病及落腰椎间盘突出精品.ppt

桡骨下端骨折颈椎病及落腰椎间盘突出精品.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桡骨下端骨折颈椎病及落腰椎间盘突出精品

* 中药治疗 1、落枕型:舒筋汤加减、葛根汤加减以舒筋通络、祛风散寒止痛。 2、痹证型:麻木为主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养血活血、 益气通络;疼痛为主用桂枝附子汤或羌活胜湿汤加减祛风散寒、舒筋通络。 3、萎证型:用补阳还五汤以补气活血。 4、眩晕型:痰湿中阻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肝阳上亢用天麻钩藤汤;气血不足用八珍汤等。 5、郁证或心悸:甘麦大枣汤。 * 腰椎间盘突出症 温州市中医院 王庆来 *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等原因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而出现的一系列腰腿症状的病变。是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之一。 * 流行病学情况 腰腿痛病人占骨伤科门诊量的3/10~2/5 腰腿痛病人18%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好发年龄20~40岁 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于L4-5、L5-S1 * 基本解剖知识 腰椎基本解剖 腰椎间盘的组成 腰椎间盘的营养 * * * 椎间盘的营养 纤维环的营养供应:纤维环外、中层的营养供应依靠椎体周围起自脊椎动脉的小血管 软骨盘的营养供应:软骨依靠与椎体松质骨骨髓的直接接触而得到营养 髓核的营养供应:通过椎体软骨终板的渗透获取营养 * 椎间盘髓核的营养 * 诊断要点: 病史病因:外伤、劳损、受风寒湿 年龄性别:20~40岁,男性 症状: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体征:脊柱侧弯,生理弧度变直,腰局部 压痛伴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皮知及肌力改变等 辅助检查:X线、CT、MRI * 鉴别诊断 腰部疾病:急性腰扭伤,腰椎退变、增生、滑移,腰椎管狭窄。 内脏疾病:肾病、肝胆疾病、前列腺炎、妇科病。 其它疾病: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肿瘤、 骨质疏松、先天畸形。 * 中医病因 1、感受寒湿 2、感受湿热 3、气滞血瘀 4、肾虚体虚 * 辨证要点或辨病辨证依据 从病因出发自圆其说, 如患者抬物扭闪,筋骨经络血脉受损,血溢脉外,离经之血瘀阻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腰痛。损及足太阳膀胱经,此经气血运行亦不畅,则致其循行之处出现疼痛。舌质淡,暗红,苔薄白,脉弦或涩,均为血瘀气滞之征。腰为肾之府,腰痛日久其肾必虚。 * 治疗原则 理筋手法 药物治疗 牵引 手术治疗 * 理筋治疗方法: 取穴: 局部穴位:肾俞、腰眼、夹脊、阿是穴 远道穴位:委中、承山、太溪、昆仑、足三里 手法选用: 点按、揉、推、拿、擦、叩、拍、斜扳整复等 * 中药治疗 寒湿型:肾着汤(甘姜苓术汤)或独活寄生汤加减 湿热型:四妙丸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气滞血瘀型:身痛逐瘀汤加减 肾虚型:左归丸或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 * * * * * * * * * * 桡骨下端骨折 * 概述:桡骨下端骨折,又称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远侧端3cm范围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0%。多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及青壮年也可发生,女性多于男性。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以间接暴力为多见。 * 桡骨远端解剖和生理特点 正常人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即掌倾角)10~15°向尺侧倾斜(即尺倾角)20~25°。因此,正常人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长l~1.5cm。桡骨下端之骨骺1岁左右出现,18~20岁才与骨干融合。所以,20岁以前的患者,桡骨下端骨骺分离则多见。 * 诊断要点 损伤原因: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以间接暴力为多见。不同年龄、不同受伤姿势及暴力大小可以引起不同类型的骨折,如发生在儿童者,多为桡骨下端骨骺分离滑脱,或干骺端骨折并骨骺分离滑脱。 症状:疼痛、肿胀、畸形及活动受限; 体征:特征性畸形,纵向(轴向叩击痛),异常活动及骨擦音、骨擦感。 特殊检查:X线拍片 * 临床分型 1、伸直型 又称科雷(colles)骨折,最为常见,成年与老年患者占多数。跌倒时,前臂旋前,腕关节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骨折远端向桡侧和背侧移位,腕及手部形成“餐叉样”畸形。 2、屈曲型 又称史密斯(smith)骨折、反科雷骨折,较伸直型骨折少见,多因跌倒时,前臂旋前腕关节呈掌屈位,手背先着地,骨折远端向桡侧和掌侧移位,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手腕部外形呈“锅铲样”畸形。 * 3、背侧缘劈裂型 又称巴尔通(Barton)骨折。较史密斯骨折多见。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跌倒时,在腕关节背伸、前臂旋前位,手掌先着地,外力通过腕骨冲击桡骨下端关节面的背侧缘,造成桡骨下端背侧缘劈裂骨折。骨折线为斜形,达桡骨腕关节面,远端骨折块呈楔形,包括该关节面的2/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