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陶艺制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陶艺制作

第四章 陶艺制作 本章重点: 一、陶艺泥料,工具等陶艺制作基础知识 二、多种陶艺成型手段 三、傣族慢轮制陶技艺流程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陶艺制作基础知识,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拉坯成型、手捏成型、泥板成型、模具成型等陶艺成型方法,掌握傣族慢轮制陶原料、工具和基本工艺制作流程。通过大量的实践制作出符合设计要求的陶艺产品。 建议学时:64学时 第一节 陶艺制作基础 一、陶艺泥料 用于制作陶艺的主要原料为天然黏土,黏土是自然界产生的多种矿物混合体,蕴藏丰富,在地壳分布广泛,由铝、硅、酸、盐、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分化而成,因此,绝大部分黏土都具有可塑性、收缩性、结合性和烧结性等工艺性能,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制作的需要,选择一定的黏土作为原料,在陶艺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陶土,还是瓷土,只要他们具备可塑性,并在烧成中具有强度及烧成后的性能具备需要,既可使用,目前常用于制作陶艺的泥料主要有以下两种(图4-1-1、4-1-2)。 图4-1-1 瓷土 图4-1-2 陶土 (一)瓷土(高岭土) 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地方发现而得名。也称“瓷土”,主要化学成分是含量较高的Al2O3和含量较低的Fe2O3高岭石,一般呈白色,是各种结晶岩破坯后的产物。干燥后成土状块体,潮湿时有良好的可塑性,成器后质地坚硬,击之声音清脆悦耳,适合各种釉料,烧成温度在1320℃以上。 (二)紫砂泥 红泥或绿泥(陶土)质地坚硬,含铁量较高,经1100—1130℃氧化气氛烧成,在陶艺创作中一般不施釉,如施釉也属于低温釉,外观颜色有栗色、米黄、朱砂紫、墨绿等,色泽朴雅,富有民族特色。紫砂泥细腻透气,是制茶壶的好材料,在陶艺的造型中,更具有表现性能,土质柔软,塑造力强,可精雕细琢,当前此材料在已开展陶艺教育的学校中被广泛使用。 二、黏土的处理 在野外挖掘回来的泥土,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制作陶艺,在处理过程中,首先将泥土露天堆放一段时间,让其风化,使黏土的水分分布均匀,颗粒变细,提高黏土的可塑性和质量。然后除去黏土中的杂物。如果黏土成硬块状,应该将其粉碎成粉末状,用细筛筛选(见图4-1-3),再放入水池中进行浸泡,进一步去除黏土中的杂物,多次过滤成泥浆,然后稍加晾干处理,处理过程有手工揉泥与机器练泥两种。 图4-1-3 筛子 (一)揉泥 我们了解了材料的性能后,要动手进行制作,无论是瓷土或是陶土,在制作之前还需要进行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这就是揉泥,也称练泥。揉泥的整个过程是将泥巴反复揉搓,与揉面相似,以达到以下要求: 1.促使水分在泥料中分布均匀。 2.排除泥料中残留空气,提高干燥和烧成后的强度。 3.防止泥料中气泡分层、裂纹等缺陷,提高泥料密度和可塑性。 4.预防在干燥过程中收缩不一致,使作品变形、扭曲。 (二)揉泥方法 1.采用边滚边揉的方法揉泥,此方法还可稍加摔拍方式以增加泥团的紧密度,拍出空气(见图4-1-4)。 2.采用边搓边揉的方式,此方法可改变泥的排列结构,搓压有助于排除空气(见图4-1-5)。 如有需要,揉泥后切开泥团检查泥团内是否有气孔,以无气孔为好。 图4-1-4 图4-1-5 (三)机器练泥 机器练泥一般使用真空练泥机,机器练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作用和要求同手工揉泥一样(见图4-1-6)。 图4-1-6 三、陶艺的常用制作工具 陶艺造型离不开特定的制作工具,常用的陶艺工具有: (一)陶艺工具(见图4-1-7) 图4-1-7 (二)转盘(见图4-1-8) 图4-1-8 (三)碾棍(见图4-1-9) 图4-1-9 (四)石膏板(见图4-1-10) 图4-1-10 (五)各种雕刻工具(见图4-1-11) 图4-1-11 四、肌理训练 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平滑光洁,或粗糙斑驳,或轻软疏松,或厚重坚硬。这种种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变化,使之形成一种客观的自然形态,即肌理无论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是尼罗河边的陶罐,泥条盘制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瓷造型方法之一。就是把泥搓成长条,再圈积成型。此法是制陶的技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已经大量使用盘制泥条的方法成型。日本的绳纹古陶也是利用泥条盘制的方法成型。泥条盘的方法应该说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它几乎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古人创造出在辘轳上拉坯以前,泥条盘筑法可以制作较大型的器物,比如大缸、罐子等,现在西双版纳等地的原始部落依然保留这种方法制作日常陶器。国外常常将泥条盘筑和手捏成型一并通称为“手筑”(Hand building),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