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DL-C保持在100mg/dL以下,胆固醇不易流入斑块 粥样病变体积百分比 (PAV) 的变化(%) 病变进展 - 1 - 0.5 0 0.5 1 1.5 2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A - Plus2 安慰剂 ACTIVATE1 安慰剂 CAMELOT4 安慰剂 REVERSAL5 普伐他汀 REVERSAL5 阿托伐他汀 平均LDL-C(mg/dl) 病变减退 PERISCOPE=吡格列酮 LDL-C100mg/dL时胆固醇酯能够流入斑块 JAMA. 2008;299(13):1561-73 Page ? * LDL-C75mg/dL提示无斑块进展 PM CSA=斑块和中膜 (PM) 横断面(CSA) PM CSA的变化(mm2) LDL-C水平(mg/dl) 75mg/dl 8 - 6 - 4 - 2 - 0 - -2 - -4 - -6 - -8 - 0 50 100 150 200 250 Von Birgelen C, et al. Circulation. 2003;108(22):2757-62 Page ? * 他汀治疗的目的:稳定斑块,降低事件 Am J Cardiol 2006; 98[suppl]:26P–33P 正常动脉 稳定斑块 易损斑块 稳定斑块是防止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目标 哈佛大学附属布莱根医院心内科主任 Peter Libby教授 × Page ? * 2008年ACC/ADA共识: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CVD患者应控制LDL-C在50mg/dL, 动物和人体的饮食和药物干预试验显示,LDL-C降低的幅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稳定和逆转有关,这进一步支持了LDL-C“低一点,好一些”的观点,特别是在已经明确CVD的患者中。 理论上,所有人都应该将LDL-C维持在50mg/dL的“新生儿”水平,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CVD患者也应该控制在类似低的水平。 JACC 2008;51(15):1512-1524 血浆LDL-C浓度达到25mg/dL就足以满足周围胆固醇的需求。 Page ? * WHO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 2007明确了他汀治疗要长期坚持,直至终生 长期,甚至终生 Page ? * 2013年ACC/AHA指南明确4类他汀治疗获益的人群,并推荐不同强度他汀 * Stone, NJ, et al. Circulation. November 12, 2013; 年龄40-75岁,LDL-C为70-189 mg/dL的糖尿病患者 年龄40-75岁, 无临床ASCVD或 原发性LDL-C水平≥190mg/dL者 临床确诊ASCVD二级预防的患者 高强度 他汀治疗 高强度 他汀治疗 中强度 他汀治疗 中~高强度 他汀治疗 糖尿病,但LDL-C为70-189 mg/dL,且评估10年ASCVD风险≥7.5%的患者 2015ADA糖尿病指南有关血脂管理建议 * 年龄>40岁无危险因素 年龄75岁或年龄40岁并伴危险因素 临床确诊ASCVD 高强度 他汀治疗 高强度 他汀治疗 中强度 他汀治疗 中-高等强度 他汀治疗 年龄在40~75岁伴危险因素 A A (CVD家族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蛋白尿) B C B 2012 FDA解除他汀常规检测肝功能的限制指出他汀肝脏安全无需顾虑 服用他汀的病人无需再常规周期性检测肝功 他汀引起的肝损害罕见且不可预测,肝酶监测对于发现和预防罕见的副反应没有意义 /Drugs/DrugSafety/ucm293101.htm Page ? * 谢 谢 ! * * 在和大家分享CRP的研究进展前,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动脉粥样硬化的探索之路。对新事物的认识过程虽然各不相同,但也常常有迹可循,或许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能有所启发。 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在今天看来简直毋庸置疑,但在100年前这还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直到1913年,俄国科学家Nikolai N. Anichkov才提出胆固醇能独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事实上他的这一发现也并非一帆风顺。今天,一个在我们看来稀疏平常的理论或许是几代科学家毕生工作的结晶。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会与发现青霉素齐名,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10项发现之一了。 Nikolai N. Anichkov (1885–1964) first demonstrated the role of cholesterol in the 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