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9卷 第1期 经 济与 管理研 究 Vol.39 No.1
2018年1月 ResearchonEconomicsandManagement Jan.2018
DOI: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18.01.007
京津冀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
周明生 王 帅
内容提要: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服务业的发展和集聚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本文利用京津冀地区城市群2003—2014年服务业各部门相关数据进行区位熵指数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估
计,分析服务业集聚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京津冀地区服务业以北京、石家庄为核心差异化集聚,并且服
务业集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明显,长期内不显著;而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强劲,表
明该地区的增长仍处于新旧增长模式转换过程中。
关键词:服务业集聚 区位熵指数 就业密度 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719;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36(2018)01-0068-10
一、问题提出
产业集聚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回顾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依靠物质资本和劳动力
的投入实现了快速增长,2016年经济总量高达636463亿元,人均收入达到8000美元,创造了“增长奇迹”。
然而,这种外延式的增长模式正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投资效率下降、出口锐减等一系列
现实条件的约束,全要素生产率不增反降,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正在减弱,依靠传统的增长方式和
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创新和结构调整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需要通过产业链的分工和
整合实现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达到区域内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实现特大城市的产业升
级和产业再集聚,发挥特大城市的区域增长效应。2015年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内的产
业协同、功能整合和创新引领,推动特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再集聚对周边区域的溢出效应,形成新的增长
极,进而带动全国经济发展。京津冀地区作为传统经济圈,在全国经济整体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2016年,
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高达34382.4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1%,成为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
要动力。除此之外,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中,京津冀地区处于中国的“雁阵头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
升级速度较快,服务业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截至2014年,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78%,天津也达到50%,河北为37%。自2005
收稿日期:2017-08-2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特大城市产业再集聚模式及其空间效应研究”(14BJL113)
作者简介:周明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70;
王 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审意见。
68
ResearchonEconomicsandManagement(No.1,2018)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第1期)
年以来,京津冀三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呈现上升态势。虽然河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低于北京、天津两地,但是在北京、天津的强势带动下,服务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整体拉动作用已经超过一
半,2016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中服务业增加值为19967.5亿元,占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的58%,占全国
服务业增加值的10.8%。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离不开北京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为一流科技人才和高
水平的人力资源的集聚地,北京必将成为国家的创新中心。而随着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以高端的
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体实现产业再集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的
内在要求下,这一区域必将形成别具特色的集聚模式,同时对其他区域的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具有良好的
借鉴作用。
二、文献综述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成果颇丰,尽管研究视角
不同,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城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PDF
- 台湾平面广告应当如何进行图文配置.PDF
- 城在职青年就业途径和相关因素分析.PDF
- 台湾三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和其子公司.PDF
-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对小城镇发展影响.PDF
- 台州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doc
- 橙志(上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受上海嘉定牙病防治所.PDF
- 池店镇2017年度主要工作和重点项目月报表(11月).PDF
- 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港口财产基本险附加条款.PDF
-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空调原理和前景.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