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选修历史上教师用书1-1 孔孟思想与儒家的发展
第一單元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P.3
第
專題一 重點整理 孔子生平略表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亦即魯襄王二十二年),時為西元前551年。當時為東周春秋時代後期,諸侯各自為政,禮壞樂崩日趨嚴重。其生平略表如下:
少年時代 孔子祖先為宋國人(殷朝後代),後遷於魯國定居;他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附近的尼山) 孔子三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他由母親顏徵在撫養成長,接受一般鄉村孩子的教育(文化常識與基本戰技),至十五歲告一段落,再自己立志學習,終於以博學知禮而聞名。孔子十七歲時,母親過世 青年時代 十九歲時娶丌官氏(宋國人)為妻,翌年生子孔鯉(字伯魚)。他做過的職業包括委吏(管理倉庫)、乘田(管理牧場)與助喪(承辦喪事)等 三十歲前後就有學生求教並追隨他,形成一個獨特的師生團體,以講學修德與治國利民為其目標。孔子學不厭而教不倦,學問與見識漸成系統 壯年時代 四十歲已可「不惑」 五十歲達到「知天命」,明白自己的神聖使命何在 五十一歲,開始正式從政,為魯國中都宰(縣長) 五十二歲,升任小司空(工程部門副長官),不久又升任司寇(司法部門長官),位列大夫,政績卓越 五十三歲,更以司寇之職行攝相事,協助季氏處理國政 五十四歲,主張「墮三都」,想拆除郈、費、成三邑的城堡,以維護魯國的統一與安定,可惜最後失敗 五十五歲時,齊國送給魯國能歌善舞的女子,使執政的季桓子與魯定公流連忘返;孔子決定周遊列國,遍歷衛、曹、宋、鄭、陳、蔡各國 老年時代 六十歲耳順(順天命)的階段,以致兩次(在匡,在宋)面臨生命危險,都將自己的命運直接訴之於「天」 六十八歲時,魯國由季康子執政,正式召請孔子回國,孔子乃結束長達十四年顛沛流離的周遊教化 七十歲時,兒子孔鯉去世 七十一歲時,學生顏回去世;同一年(前481年)魯君西狩獲麟,孔子《春秋》絕筆 七十二歲時,學生子路去世 七十三歲,西元前479年,時為周敬王四十一年,魯哀公十六年,孔子辭世。許多弟子為他守喪三年,子貢更再守墓三年。後來,孔墓附近築室為家的多達百餘戶,形成聚落,名為孔里。綜觀孔子生平,他以身教與言教塑造了人的典型與典型的人 【資料來源:傅佩榮,論語(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頁15。】
第一單元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P.5
補充資料 六藝
在古典教育的內容中,六藝往往是與體育活動有著特殊聯繫的科目。他們既是需要操習的動作,又是應從精神上去掌握的科目。學習六藝不僅使我們的心,而且也使我們的身受到文明的洗禮。因此「禮」作為六藝之首,乃是對於形體的嚴格操練。其目的是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轉化自己的形體,使之成為自我的一種恰如其分的表現。
如果說「禮」規範著我們的形體,那麼「樂」(六藝之中的第二項內容)則是希望形體達到和諧,從而以井然有序的形式表現出我們與生活的韻律相一致。在儒家的教育思想中,音樂的重要性是再強調也不會過分的。禮與樂同作為象徵文明的方式,也是學習做人的必經之路。既然所有真正的音樂都被視為人心所產生,那麼,音樂就能夠塑造身體的活動使之成為內在自我的完美表現。
雖然「射」與「御」的藝術難以有類似的宇宙的意涵,然而其中的生理的鍛鍊活動卻包含著深遠的意義。例如,一位標準的射手不僅是箭術高超的神射手,同時也是一位君子。他精通「射」的所有技藝,特別是當他未能射中目標時,他總是「反求諸其身」。「御」這門必修科目不僅要求增強人的體力,而且也要求養成適當的行為方式的意識。由此類推,由於需要有一定聰慧的心靈才能自如地使用毛筆和算盤,所以,我們也可將書和數設想為修身的手段。
由此可見,「六藝」乃是修身的方式。六藝使身從一種原始的狀態轉化成群體關係的富有成果的中心。「六藝」不僅是取得一些技巧,而且是取得自己「立」與「達」的手段。
【資料來源:杜維明,儒家思想(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頁107~111。】
歷史小故事 好學知禮
孔子最感興趣的是禮制,為了配合他對禮制的研究,便到祭祀周公的太廟中,擔任一點小職務。每次他在祭祀的大典中,都詳細詢問每一個細節,因此有人譏笑說:「誰說這個青年懂得禮制,不然為什麼他一進太廟,什麼都要問。」實際上,這種每事都問的謙虛態度,正是孔子求學的精神,知禮的表現。
歷史小故事 陽虎作亂
孔子回到魯國後,魯定公即位,政局也許會有轉機。但事實上,政權仍為季孫氏所擺布,而季孫氏又為他的權臣陽虎所挾持,所以當時真正獨裁者是陽虎。陽虎希望將孔子的才幹,納為己用。但孔子不願為虎作倀,後來陽虎一倒,季孫氏為了感謝孔子不附陽虎,便委命他做司寇,這時孔子已是「五十而知天命」之年了。
第一單元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P.7
歷史小故事 孔子政績卓越──「夾谷之會」與「墮三都」
「夾谷之會」:就是魯齊兩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