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戏曲前史概述
中国古代戏曲前史概述
郭英德
中国戏曲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戏剧艺术样式,既不同于西方的传统戏剧(包括古
希腊罗马戏剧、文艺复兴戏剧、古典主义戏剧以及后世的话剧、歌剧、舞剧等),也不
同于东方其他民族的传统戏剧(如古印度梵剧、日本能乐等)。
“戏曲”一名,始见于宋元间江西南丰人刘壎(1240~1319)的《词人吴用章传》:
①
“至咸淳间,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 “戏曲”二字指演
戏之曲。元末夏庭芝(约 1300~约 1375)《青楼集》称:“后有芙蓉秀者,婺州人,
戏曲、小令,不在二美之下,且能杂剧”② 。所谓“戏曲”亦指演戏之曲。陶宗仪(1329~
约1412)《南村辍耕录》卷25 《院本名目》“宋有戏曲、唱浑、词说”云云,卷27 《杂
剧曲目》“稗官废而传奇作,传奇作而戏曲继”云云③,“戏曲”一词特指宋代杂剧本
子。明清人所称“戏曲”,则往往与“散曲”(或称“时曲”、“清曲”、“冷曲”)
相对,指称“剧曲”,亦借指剧本。至王国维(1877~1927)始以“戏曲”指称中国传
统戏剧的成熟形态,在《戏曲考原》中指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在《宋
元戏曲考》中他认为,所谓“真戏曲”,“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④,
这可以作为中国戏曲的经典定义。
中国戏曲包括“小戏”和“大戏”两种形态。简言之,所谓“小戏”,指简单的、
初级的戏曲形态;所谓“大戏”,指复杂的、成熟的戏曲形态,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
以宋元南曲戏文和金元北曲杂剧为表征的“真正之戏曲”⑤ 。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
将“真正之戏曲”形成之前,即先秦至唐五代的戏曲史,称为“戏曲前史”,从而梳理
中国古代戏曲从“小戏”到“大戏”的历史演进过程⑥ 。
① 刘壎:《水云村稿》(《文渊阁景印四库全书》本),卷4 。
② 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第2 册,第32
页。
③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北京:中华书局,1959),第306 页,第332 页。
④ 依次见《王国维戏曲论文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第163 页,第29
页。
⑤ 曾永义独创性地对“小戏”与“大戏”做出明确区分,并使之成为具有戏曲史意义的
概念。他认为,所谓“小戏”,是演员少至一个或三两个,情节、艺术形式极为简单的戏曲
之总称;所谓“大戏”,是演员中以充任各门脚色扮饰各种人物,情节复杂曲折足以反映社
会人生,艺术形式已属综合完整的戏曲之总称。参见曾永义:《论说“戏曲剧种”》,见《论
说戏曲》(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7);《论说小戏》,见《曾永义学术论文自选集》
甲编《学术理念》(北京:中华书局,2008 )。并见施德玉:《中国地方小戏之研究》(台
北:学海出版社,1999),第一章“小戏、大戏名义之探讨”。
⑥ 综合研究先秦至唐五代戏曲的专门论著,最重要的有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上
1
一、先秦戏曲
中国戏曲的最初踪影,远不是戏曲本身,甚至不是戏剧本身。戏剧遥远的祖先,或
者说戏剧原始的形态,可以追溯到具有象征性与拟态性的原始舞蹈,尤其是图腾崇拜祭
祀仪式中的舞蹈。
例如中国古代传说中尧舜时代的“百兽率舞”①,众多以动物为图腾的氏族代表到
中原地区晋见尧舜,他们分别装扮成各种动物的模样,摹仿这些动物进行各种拟态性表
演,并向尧舜氏族的龙图腾顶礼膜拜,象征着尧舜氏族对其他氏族的征服合并。这种具
有一定仪式的舞蹈表演,以极大的热情呼唤着中国戏剧意识的苏醒。
因此,作为原始部族进行巫术礼仪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腾崇拜活动中无疑孕
育着戏剧的因素,或者说图腾崇拜的祭祀仪式本身就是一种广义的戏剧。
图腾崇拜的祭祀仪式当然需要特定的组织者和主持者。随着祭祀仪式的不断发展完
善,逐渐出现了专职的神职人员,由他们组织、主持着一整套的祭祀仪式。这样的神职
人员,女的叫巫,男的叫觋。
在远古时代,巫和觋承担了人与神之间互相沟通的使命。在祭祀仪式中,这些巫觋
装神弄鬼,且歌且舞,既为了娱神,也为了娱人。巫觋祀神时,从衣服、形貌、动作上
都尽力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