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文化名人是是非非
一个文化名人是是非非
某出版社计划出一批文化名人传记,约我写一部评介吴晗学术成就与社会活动的书稿。接受约稿后,我首先想到要去访问苏双碧。
苏双碧是资深史学家,又是与吴晗相关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我读的第一部吴晗传记,就是他与王宏志合著的《吴晗传》,这也是我国出版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吴晗传记。苏双碧年轻时曾在吴晗领导下从事史学研究工作,“文革”结束后不久,他在《光明日报》发表了《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首次提出平反吴晗冤案的问题,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来到位于北京沙滩的苏双碧家中。苏双碧从《求是》杂志副总编辑的岗位上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在他家里,最醒目的就是那些高高的书橱和满满的书。
我们的谈话从苏双碧与吴晗相处时的点滴记忆开始,重点围绕着学术界近年来对吴晗研究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展开。
吴晗的生活与人缘
宋:苏老师,您与吴晗共事是在什么时候?
苏:是在北京市历史学会工作的那些年。北京市历史学会成立于1960年,开始没有专职人员。吴晗任会长,副会长、秘书长都是兼职,学会就设在北大历史系,开会时就由北大历史系的教师们帮着做做工作,平时没有工作人员。1961年我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就分配到历史学会。那时,学会就我一个专职人员。头两年就在北大住,后来学会搬到北京市委党校,我就到了市委党校,一间屋子,办公室兼宿舍。
宋:那时您与吴晗常有接触吗?
苏:经常。他这个人事必躬亲,从来不挂虚名。历史学会的事他都要亲自过问。后来历史学会、哲学会、经济学会联合办公,地点在新大路六号,吴晗有时开会或者办事从这里路过,就常去看看,问问工作、生活情况。有一次,他还领着女儿小彦到办公室来过。
宋:从照片上看,吴晗这人穿衣很讲究,似乎还很新潮,是这样吗?
苏:他穿衣确实比较讲究。开会或外出时基本上是穿西装,手里提着根文明棍,头上戴着礼帽,很像有派头的学者。
宋:从穿衣来看,吴晗好像经济上很宽裕。他是行政几级?他爱人有工作吗?
苏:吴晗行政七级。每月300多元钱的工资。他爱人袁震的情况比较复杂。袁震很早就入了党,吴晗早期在政治上受她影响较大。但后来她脱党了。解放后北京市给她安排了个闲职,主要是帮助吴晗做点工作,每月发100多元工资。他家经济状况很普通。吴晗这个人社会兼职比较多,经常请作者、同事吃饭。当时这些都不能公家报销。袁震有病,医药费也不能全报销。他的花费比较多,经济上很紧。在三年困难时期,组织上看到他家经济困难,想给他发500块钱的困难补助,但他没有要。
宋:他这人在机关、在社会上人缘怎么样?
苏:挺好的。吴晗为人豪爽、随和,不藏城府,待人热情,没有官架子,大家都喜欢和他交往。
吴晗的学术成就
宋:吴晗的学术生涯如果以1949年为界线的话,前后大致都是不到20年的时间。您认为他的前期与后期相比,哪个更有学术成就?
苏:综合来看前期学术成就更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30年代,他发表了一些有分量的考据文章,如《胡惟庸党案考》等;二是40年代初,他在昆明写了一批有战斗性的杂文,质量较高;三是《朱元璋传》,这本书虽然后期修改了,但基础是前期打下的。所以,到建国前夕,他就已经是一个知名的史学家了。
吴晗在建国后,个人学术成就虽不及前期,但在学术研究的组织与协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推动出版《国榷》,主持标点《资治通鉴》和改绘《历代舆地图》等。特别是主持编写历史小丛书,普及历史知识。当时这项工作,主要是他在那里推动。个人的学术研究,后期他主要是修改完成了学术代表作《朱元璋传》,还有就是写了《论海瑞》和《海瑞罢官》,写了《三家村札记》等一批杂文、随笔。
宋:我注意到您对他修改后的《朱元璋传》评价较高,认为比以前的版本要好得多。
苏:有些人说,吴晗的《朱元璋传》是越改越差,新版本受政治影响,学术性反倒不如旧版本。我说,那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对照新旧版本的《朱元璋传》读一读。吴晗在解放后修改的《朱元璋传》,补充了一些新资料,更正了一些史料使用上的错误,比如关于彭和尚的问题等,特别是纠正了原来指桑骂槐,借朱元璋骂蒋介石的做法。对于这些,吴晗自己在书里讲得很清楚。
宋:您还提到了《论海瑞》和剧本《海瑞罢官》,我们先不说“文革”开始前对它的批判,单纯从学术、艺术的角度来讲,您怎么评价他的这两部作品?
苏:吴晗写《论海瑞》、《海瑞罢官》,完全是由于政治原因,是一种政治热情。当时毛泽东提倡,胡乔木和他谈话,他本人热情很高。再加上马连良这些人找他。大家的政治热情都很高。他主要是考虑政治上有利,对社会有益。至于学术性和艺术性,他当时并不在意。
毛泽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