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球化城市4个中国样本 列城最全球化之地
全球化城市4个中国样本 列城最全球化之地
中国的城市,已经是事实上的世界城市。
全球化正在深刻影响中国城市的面貌和进程,吸引来全球的商人和游客,调节着城市的建设成本和建筑风格,不停置换对手与合作伙伴的角色,令城市变成一门生意、一个舞台或世界的一种情趣。
5年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说:中国经济将会持续强劲,中国的崛起将是全球化的最主要催化剂之一――他的预言应验了。MTV在2007年4月公布的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的青年幸福感更强,如95%的德国青年认为全球化正在毁灭他们的文化,而84%的中国青年对此充满希望。
我们弱化了中国城市的普世性,因为长期过于强化区域角色、本土族群和本土利益。而每座城市,基于经济、文化、历史、地缘政治或形形色色的理由,总有某些所在,显示出全球化的强烈特征。经济整合、人员往来、科技实力及国际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全球化程度的四大依据,但更多元化的单项依据在城市显形:在列城最全球化的地方,我们能看到包括商业、艺术、人居、团队、制度架构、资讯传播及价值观在内的全球化沸点。
香港九龙尖沙嘴的重庆大厦,被TIME杂志选为“亚洲最全球化的地方” ,来自120个国家的五千人工作和居住在这5座17层高的大厦里,有关住屋及商业来往交易量可达每天 1万人次。中国内地列城“最全球化的地方”分别在哪里?北京的798艺术区和国贸CBD,上海的浦东和宝钢,广州的琶洲会展中心、中信大厦和祈福新村,可以作为各城的候选吗?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的经济总量连续23年在全国排第一,1998年超过了新加坡,2003年超过了香港,2007年超过了台湾,广东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组成部分。全球化而小天下,广东省新任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广东官员要解放思想,树立世界眼光,不能再跟国内城市相比,要敢于向新加坡、首尔叫板。在全球化视野内,货币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是竞争力资本,产业结构、环境质量、公务员素质和机制、市民幸福指数都是世界先进城市要素。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的3.0版中说:全球化是许多个人和小公司推动的,当世界变平时,最大的竞争是你与你的想象力之间的竞争――现在有太多教育、知识、联系和革新分配工具可用,内心全球化(没完没了的行走、交流、合作、体验)才能适应外部世界全球化的节奏感。
寻找列城最全球化的地大做全球化的与时俱进者,既然“全球化就像一艘你不得不乘坐的船”(卡斯特罗语)。
(何树青)
古北:最少人说上海话之地
“平时要去家乐福,一定只去这家。这里东西最全,是上海进口食品最全的超市;这里人也最多,世界各地的五大洲面孔的人都会在这聚集。看上去又正规又干净,要是每家大卖场都能这样,那么上海就真的国际化了。”这是上海网友对占北家乐福的评价。
虹桥―古北。占地面积1.41平方公里,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境外人士居住在这里,占社区总人口的1/3。如果按照生活群体来看,这里更可以被称为“小联合国”――来自四面八方的新移民居住其中,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实现族群共容,让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概念完成了落地。
打电话给古北的荣华居委会,电话那端先是传来一段“欢迎致电古北荣华居委会”的中文,接着是一段英文和日文。连居委会这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都变得那么国际化,可想而知在其他方面了。居委会副书记崔小姐说,古北之所以能成为国际化社区的一个标志,主要因为这里独特的软硬件条件。
占北的房子,是上海最早能看到小型中央空调、容积式热水器、高档卫浴设备和厨具的地方。在上海的物业管理行业,古北保持着不少第一的纪录:第一个组织外销房业主委员会、第一个建立外销房维修基金、第一个拥有区域性的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沿着水城南路和黄金城道走,马赛花园、巴黎花园、里昂花园、罗马花园、雅典花园,小区都以外国都城的名字来命名,给外国人带来了不少亲切感。街区沿街底楼多是商铺,招牌上写着英文、日文、韩文与繁体字。“现在连我们居委会的海报也用4种语言。”
这里的消费场所里,都有一两份来自台湾等地的报刊。虹桥友谊商城里面有一个外文书店,提供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书籍报刊。报纸有《南华早报》、《朝日新闻》、《泰晤士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商报》、《大公报》等等。
在上海生活而不会说上海话,若干年前这简直是不能想象的事。上海有一首儿歌:“外国人,到上海,上海闲话讲不来,米西米西炒咸菜”,可上海话偏偏特别难学。余秋雨在《乡关何处》里解释说,“上海话的难学不在于语言的复杂而在于上海人心态的怪异……上海人就不允许别人讲不伦不类的上海话。”这一问题的解决好像最早还在占北地区。无论何种语言何种口音,在古北都是很自然的。连菜场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