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博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
微博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袁立庠(1957),男,安徽宣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关键词: 微博;传播模式;传播效果
摘要: 微博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与获取平台。与SNS不同,微博的传播模式是一种裂变式和多中心式传播;从传播效果看,微博在短期内极易形成焦点轰动效应,长期影响渗透力强,但平民效应差;微博传播碎片化明显、信息量庞杂,内容丰富,信息传播自由,但需要“把关人”介入,传播机制需要改进。
中图分类号: G206.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2011
Communication Modes and Effects of Twitter
YUAN Lixiang (School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3, China)
Key words: twitter; communication modes; effects
Abstract: Twitter refers to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access platform based on customer relationship. Unlike SNS, microblog propagation mode is a kind of fissile and multicenter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ffects, microblog is very easy to form sensational effects of focus in the short term, the longterm effects strongly penetrate, but its civilian effect is weak. Microblog’s propagation fragments are apparent, its information content is complex, rich and free, but “the gatekeeper” intervention is necessary, and its propagation mechanism needs to be improved.
第6期袁立庠: 微博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9卷微博的产生被认为是Web3.0时代到来的标志。2006年美国网站twitter首先推出微博客服务,而后,微博风靡全球。2009年,随着新浪、网易、凤凰、腾讯等一些国内门户网站强力加入,微博在我国风起云涌。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0年2月的调研报告,在2117人的调研对象中,有69%的人关注微博,25.6%的人已经使用微博,43.4%的人正打算使用。[1]2011年1月,twitter公司董事长杰克罗西透露twitter的全球注册用户已达到2亿,很多名人都是其用户。
一、微博的传播特点与传播模式
微博(MicroBlog)又称微博客,始自美国的Twitter,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但又有别于Facebook、人人网、开心网等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类服务。2009年8月门户网站新浪开通微博服务以前,国内就有饭否、叽歪等微博网站。2011年8月18日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突破2亿。腾讯、网易、人民网等大型门户网站及各地方门户网站也纷纷推出微博服务,微博在中国呈井喷式发展,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0年度人物。
在微博时代,每个人都是事件的创造者,也是传播者,编写微博被网友形象地比喻成织围脖儿。微博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文字、表情、也可以是图片、视频、音频、网站链接的组合,内容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织围脖儿的途径多种多样:用户既可以登录网站更新微博,也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设备通过WAP、3G等访问微博,还可以采用手机发送短信、彩信的方式随时更新。微博的更新手段灵活便捷。正如新浪微博宣传语所说: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抛开编写微博的低门槛、多方式不说,微博传播还有极高的效率,短期内能产生惊人的传播效果。微博的传播途径同以往的媒介相比是全新的。
(一)微博的传播特点
微博产生前,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是网络社交的主阵地。作为Web2.0社交网络的代表,SNS同样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以Fa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