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刮痧治中暑 郑士立
刮痧治中暑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 郑士立 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中暑是因人们在夏季暑热环境下缺乏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或体质虚弱,过度劳累,元气亏虚,暑热乘虚而入,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 《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和处理原则》 热衰竭 热射病(含日射病) 热痉挛 热衰竭 体质虚弱、过度疲劳、老年人或有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者 高温、高湿环境 突感全身不适,头晕,目眩,呼吸困难,脸色苍白,嘴唇发紫,皮肤湿凉,脉搏快而弱,血压低,体温不高或正常 热射病(含日射病) 健康的青壮年 高温、高湿和强烈的太阳照射环境 高热、头痛、头晕、目眩、耳鸣、严重口渴和恶心呕吐,全身软弱,呼吸快而浅,皮肤有汗或无汗。严重者体温急剧升高,可能伴有呕吐、肌肉痉挛直至昏迷。 热痉挛 大量出汗,无机盐离子流失 单独或与热射病同时发生 四肢肌肉群游走性痉挛,肌肉痉挛时发生剧烈疼痛 临床表现轻重 先兆中暑 轻症中暑 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 出现痉挛、衰竭,或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是我国古老的疗法之一,经济有效,操作简便。 痧象、痧证和痧痕 痧象:皮肤出现色红如粟的疹子。 痧证:多发生于夏秋之间,因感受六淫或疫疠而出现的一种病证。现存中医古籍有关痧证的记载,广泛涉及临床各科。 痧痕:刮痧后皮肤对刮拭刺激所产生的各种反应。 痧痕 痧痕是渗出于脉外的含有大量的代谢废物的离经之血 刮痧工具 介质 酒精、水 刮痧油、食用油、精油 凡士林、按摩膏 操作 角度:45度 力度:轻 重 方向:同一方向;上 下,内 外 程度:以出痧为宜,但不可强求,一般10-20次 有关经脉和穴位 督脉、膀胱经 百会、风池、太阳、印堂、大椎、陶道、大杼、风门、曲池、外关、内关、中脘、天枢 百会 头部,前后正中线上,前发际上5寸。 太阳 目外眦与眉梢连线中点向后1寸。 大椎 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杼 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曲池 曲肘90度,肘外侧纹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 中脘 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 中暑刮痧处方 项背部督脉经、膀胱经 高热加重刮大椎-陶道,大杼-风门,轻刮曲池、外关,肘窝、腘窝 头痛加轻刮百会、风池、太阳、印堂 恶心呕吐加重刮中脘,轻刮内关 腹痛腹泻加重刮天枢 注意事项 刮痧对先兆中暑及轻症中暑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一般一次即愈,对重度中暑的症状改善有一定作用。 刮痧后喝一杯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 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禁冲冷水澡,不吹冷风。 刮痧时需随时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及全身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 操作部位皮肤破损、有出血倾向、孕妇腰骶及腹部禁用或慎用。 * * 除了高温、烈日曝晒 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刮痧板 调羹 硬币 风池 项部,枕骨粗隆下缘,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 印堂 前正中线上,两眉头连线中点 陶道 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 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外关 腕背横纹上2寸,桡尺骨之间凹陷中。 天枢 脐旁2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