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教学论文 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看法
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看法
甲山小学 汪海峰 王雪华
摘要:
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这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学期初,学校为“单亲和留守儿童”建立了学情档案,我所任的6年2班的37名学生中有16名孩子榜上有名。再结合我校其它班级的调查。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农村学生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单亲或留守儿童”。
大家都知道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由于第一监护人出现缺位,而孩子对家长依赖性都较强和较易接受家长的教育,可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我们的孩子或性格出现缺陷或养成了不良习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违纪违法事件。
我举两个例子,从中反映出的问题让人痛心:
有这样一名学生,她父母在北京经商,她同姑姑生活在一起。父母对她的关爱非常少,她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她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旦谈及其父母,她表现的非常焦虑,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对父母已经失去了那种浓厚的亲切感。
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是末等,经过我侧面了解,她在一年级时也曾名列前茅,后来因父母离开导致她成绩迅速下滑,这就给了她一个打击,导致她的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自卑感。而在学习上特别是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她要想很久,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这说明她是在性格内向的影响下反应有些迟钝了。
还有这样一位女学生。有一次她从姑姑手中骗来100元钱后,在上学途中突然走失,家人以为在校读书,学校以为生病在家,经过学校和家长沟通,才知道孩子自己坐车出去,原本以为孩子去找其父母了,可联系到其父母才知道孩子根本没去,直到7天后,孩子将手中的钱花没了,才去找自己的母亲,追问之下才知道孩子这几天竟和网友生活在一起,万幸的是名女网友。但此事的影响仍非常恶劣。我找到他爷爷协调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说:“教育孩子我们也不懂,我们给他吃饱穿暖就尽到责任了,全靠老师帮忙教育。”
我承认,无论孩子的姑姑、还是孩子的爷爷在生活上都对孩子给予了足够的关心,但是他们在孩子的学习,心理、生理、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又给予了多少关心和关注呢?比如孩子在校干什么?表现如何?及时回家吗?……
爱必须是要完整的。
上一学年,我对单亲和留守儿童进行了特别关注。我发现,只要让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离关爱” ,有针对性地补足“单亲和留守儿童” 的亲情缺位。对“单亲和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并不困难。
我以4个小案例,说明一下自己的方法。
一、曾经有一名学生问我:“老师,你说世界上有没有公平。”
我从侧面早就知道该生父母离异,她与爸爸生活在一起。她认为是命运捉弄了她。
如果站在她的角度去考虑,命运对她确有不公。但我若顺着她的感受去解释,她的心态可能更难平。
我当时的回答是:“世界本就是不公平的,如果世界上一切都要讲求公平,那比你小的蚂蚁是不是要成天叫冤,而草原狼是不是要去吃草。你现在应该是什么?正因为世界的不公平,你才能成为万物这灵长--人类。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希望世界是公平的还是不公平的?
不过,世界也是公平的,它遵循的是丛林法则,这是所有生物都必须要遵守的最高法则。而人类是动物界的一员,所以丛林法则也是最适合我们生存的法则。这个法则概括起来有这样3句话。
1、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2、命运是靠自己掌控的。
3、世界上不存在不劳而获。”
听了我的话,我发现这名孩子的眼睛放光了。在六年级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前三天,这名孩子的父亲因脑出血不幸去逝。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她强压悲痛参加考试,并取得了年组第一名的成绩。她的名字叫滕新月。一名曾经对生活充满不满的小女孩。
而我只是让她了解了生存法则,帮她指出了奋斗方向。
二、当我叫到一个学生的名字后,经常要等个3、4秒之后,才能听到一声“啊?”同学们都善意地称他为“慢半拍”。这名学生身高170厘米,体重85公斤。但就这样一个身强力壮的大男孩偏偏具有女孩的性格,他说话细声细语,不愿参加体育活动。而且对于老师讲过的知识,他很少有当堂消化的时候。
为了消除他的懦弱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得知他父母离异,爸爸在黑龙江下井,他与爷爷一起生活。同村的人说他家三条光棍,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后来我给他找了个活,那就是利用课余时间给我捶背。第一次下手时,他没轻没重,把我的双肩都敲青了,但我还昧着良心说:“你敲的真好,你能经常给我捶捶背吗?”
从那以后,操场上、或班内就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只要我课下往椅子上一坐或在操场上一站,就会有一个比我高半头且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