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杀的临床识别与干预
自杀的临床识别与干预 夏海森 2009年6月 自杀概念与分类 概念:自杀是指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 分类:自杀意念:系有寻死的愿望,但没 有采取任何行动; 自杀未遂:是有意毁灭自我的行 动,但未导致死亡; 自杀死亡:则为采取有意毁灭自我 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 世界范围内的自杀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大约有153万人将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大约是这个数字的10到20倍。 这些数据表明,平均每20秒就有一人自杀,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自杀未遂。 自杀与地域 欧洲男性与女性的自杀率高,尤其在东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区域划分,每一区域(欧洲除外)中高自杀死亡率总是出现在岛国,如古巴、日本、毛里求斯以及斯里兰卡。 最低自杀率大多数在中东,包括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 自杀与性别 1950年:男:女=3.2:1 1995年:男:女=3.6:1 2020年,男:女=3.9:1(预测) 在1950年至1995年之间,男性自杀率约增长49%,女性自杀率约增长33%。 自杀与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杀率明显增高。 老年人自杀率高出年轻人6-8倍。 53%自杀发生于5-44岁人群中。 35-44岁人群中,自杀成功人数最多。 中国自杀状况 2002年数据表明,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自杀未遂者接受医学治疗。 自杀是中国第五大致死原因 是15-34岁年龄段首要死因 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 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 自杀死亡中大部分是吞服农药而死 导致自杀的9个重要预测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 死前两周抑郁症状分很高 曾经自杀未遂 自杀时有急性应激事件 死前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内生活质量差 死前两天内有严重的人际冲突 严重的慢性刺激 朋友或有关系的人曾有自杀行为 血亲曾有自杀行为 死前一个月以上时间内社交水平差 中国心理学剖析研究 有2个以下因素的人,只有1%(3/307)的人死于自杀。 具有2个或3个危险因素的人中,32%(127/394)死于自杀。 有4个或5个危险因素的人中,82%(481/585)死于自杀。 而具有6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人中,96%(271/281)死于自杀。 自杀危险因素 Mann JJ等人,1999,应激-素质综合模型: 自杀行为的素质倾向:主要决定个体在一些应激的影响下,自杀是否会发生。 自杀素质的形成因素:基因的组成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早年痛苦的生活经历,慢性疾病,慢性酒精及物质依赖等。 自杀行为素质倾向者更容易遭遇更多的不良生活事件带来的应激,彼此交互影响。 遗传与自杀行为 Roy等,1997,单卵双生子具有较高的自杀同病率(23.1%),并高于双卵双生子,高于总体样本自杀未遂的17倍。领养子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但家系研究提示,自杀行为的传递与自杀有关的精神病理学的传递(如精神病的遗传)不相关。 遗传倾向性的临床表现由年龄及环境等因素决定:这就是为什么负性生活事件不仅在孩提时代对人产生影响,而且对人一生都会有影响。 基因与自杀行为 7号染色体色胺酸羟化酶基因(5-羟色胺合成限速酶)多态性与自杀行为有关。有自杀未遂史的精神疾病患者比无自杀史的精神病患者有更多的低频变异基因(U-等位基因) (Mann JJ等,1997 )。 酪胺酸羟化酶(TH)基因的多态性的研究:酪胺酸羟化酶参与了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的合成,TH基因的多态性(等位基因TH-K3,又称T8)证实在某些自杀未遂中过高。有此等位基因的人承受应激的能力差,易激惹、愤怒、敌意及易受伤倾向(Danuta,2001)。 神经递质与自杀 5-羟色胺系统的活动水平更多的表现为特质指标。它与自杀行为的易感性或素质相关。 去甲肾上腺素系统通常对急性应激作出反应,倾向于状态指标。自杀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活动过度,且应激反应过分活跃。 多巴胺系统在自杀行为中研究较少。 神经递质与自杀 无论自杀者患有何种精神疾病,其5-羟基吲哚乙酸(5-HIAA)或5-羟色胺的降低程度相仿。 自杀与5-羟色胺功能的降低有关,而与精神疾病无关。 脑部结构改变 创伤性经历,如暴力、乱伦以及其他孩提时代持续存在十分不良的境遇会形成严重应激,影响脑部结构,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使它们的激素分泌增加。 一些病例中,以上会导致海马神经元损伤。 其他研究证实,前额叶皮质腹侧区域功能下降,而此区域功能与行为抑制有关。 应激 一些关于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