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讲  铝及其重要的化合物
                    第2讲 铝及其重要的化合物
考纲要求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考点一 铝的性质及应用
1.结构和存在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ⅢA族_,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2.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3.化学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4.制备和用途
(1)制备
电解熔融Al2O3:2Al2O3(熔融)eq \o(=====,\s\up17(电解),\s\do15(冰晶石))4Al+3O2↑。
(2)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制备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多维思考】
1.常温下为什么能用铝制槽车储运浓硫酸或浓硝酸?
提示: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能使铝钝化。
2.在铝与烧碱溶液的反应中氧化剂是什么?
提示:H2O。
铝与酸、强碱溶液的反应
1.铝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H2和铝盐(Al3+),但与稀HNO3反应不生成H2,且常温下在浓HNO3、浓H2SO4中钝化。
2.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H2和偏铝酸盐(AlOeq \o\al(-,2))。
3.铝与酸或碱溶液反应生成H2的量的关系
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eq \o\al(-,2)+3H2↑
(1)等量Al分别与足量酸(H+)和碱(OH-)溶液反应,生成H2之比为1∶1,消耗H+和OH-之比为3∶1。
(2)足量Al分别与含H+和OH-物质的量相等的溶液反应,生成H2之比为1∶3。
(3)若产生H2之比为eq \f(1,3)eq \f(VH+?H2?,VOH-?H2?)eq \f(1,1),则必定是:
①与酸反应时,Al过量、H+不足;
②与碱反应时,Al不足、OH-过量。
考向一 铝的性质
1.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铝粉与氧化镁共热可制取金属镁
B.足量铝分别与含1 mol HCl、1 mol NaOH的溶液反应,产生相同量的氢气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铝
D.在浓硝酸中加入等体积的浓硫酸后,立即加入铝片,铝片表面发生钝化
解析:Mg比Al活泼,不能用铝粉与MgO共热制取Mg,A错;据关系式2Al~6HCl~3H2,2Al~2NaOH~3H2,当Al足量时,等物质的量的HCl和NaOH产生H2的体积比为1∶3,B错;浓H2SO4溶于浓HNO3中,溶液体积增大,放出大量热,促进HNO3挥发,使两种酸的浓度减小,Al片不钝化,D错。
答案:C
2.镁、铝单质的化学性质以相似为主,但也存在某些重大差异性,下列物质能用于证明两者存在较大差异性的是(  )
①CO2 ②盐酸 ③NaOH溶液 ④水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解析:Al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Mg能在CO2中燃烧而Al不能。
答案:C
考向二 铝与酸、强碱溶液反应及其计算
3.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3 mol·L-1盐酸		B.4 mol·L-1硝酸
C.8 mol·L-1氢氧化钠 	D.18 mol·L-1硫酸
解析:18 mol·L-1 H2SO4为浓硫酸,与Mg反应不产生H2,使Al钝化;Mg、Al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而不是H2;Mg与盐酸反应产生H2,而Mg与NaOH不反应,等质量的Al分别与足量的HCl和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量相等。故A项产生H2的量最多。
答案:A
4.a g Mg、Al合金完全溶解在 c1 mol/L、V1L HCl溶液中,产生b g H2。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2 mol/L、V2L NaOH溶液,恰好使沉淀达到最大值,且沉淀质量为d g。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与金属反应后剩余盐酸中HCl为(c1V1-b)mol
B.c1=eq \f(c2V2,V1)
C.铝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b mol
D.d=a+17b
解析: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Cl原子守恒可得c1V1=c2V2,即c1=eq \f(c2V2,V1),B正确;根据题意可知与金属反应消耗的n(HCl)=eq \f(b,2)×2 mol=b mol,故剩余的HCl的物质的量为(c1V1-b) mol,A正确;题中的沉淀为Al(OH)3、Mg(OH)2,故有n(OH-)=n(H+)=2n(H2),沉淀质量为(a+17b) g,D正确;n(H2)=eq \f(b,2) mol,故Mg和Al共失去电子:eq \f(b,2)×2 mol=b mol,C错误。
答案:C
考点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47讲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
 - 第48讲 辩证唯物论的考查角度及解题策略.docx
 - 第48讲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x
 - 第48讲 圆的方程.docx
 - 第48讲 认识有机化合物.docx
 - 第49讲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考查角度及解题策略.docx
 - 第49讲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docx
 - 第4单元 单元检测—《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必修3.doc
 - 第4章达标检测卷.doc
 - 第4讲 复数.doc
 
- 第9课 劝学(学生版)——《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3.doc
 - 第9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 第9课 劝学(第1课时)—《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必修3.doc
 - 第9课 劝学(第2课时)—《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必修3.doc
 - 第9课 劝学(第3课时)—《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必修3.doc
 - 第9课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师版)——《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doc
 - 第9课时 一语胜两语的谚语引用.ppt
 - 第一、第二单元复习课课件 yong.ppt
 -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一框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