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艺术群山之峰,我国一向被称为“诗的国度”,
唐诗、宋词、元曲扬名中外,流传至今。诗歌最基本的特点在于抒情,它比其
他任何文学体裁都更富于感情色彩。所以作为高中生推开语文大门的敲门砖的
诗歌,她的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兴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
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
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学语文教师
都认为诗歌比较难教,他们在上诗歌课时往往都是走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
括表达方法的诗歌教学老路子,年年如此,课课如是。
坦率地讲,诗歌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教师费尽口舌地对一首诗全面分析讲解,
但却把本来完整、优美的诗歌给肢解得支离破碎。即使是这样的分析也大多依
照教参,做唯一不变的解读,使一届届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同时,学生也并没
有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反而对干巴巴的分析感到粗糙无味,因此逐渐丧失了学
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诗歌教学严重脱离诗歌本身,不进行美的赏析,如此恶
性循环下去,只会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局面。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知道,诗歌是语言艺术和情感魅力的融合,是最精
纯美妙的文体。黑格尔曾言:“诗是作者灵魂的一次痛苦的经历”。在课堂上,
我们作为灵魂的引导者,又能否用语言带领学生去体验诗人那样一次灵魂的痛
苦经历呢?诗歌教学的重点是品味语言,体验情感,适当传授知识。学习诗歌
最基本的策略是诵读,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有“三分
诗 ,七分读”的说法。诗歌与韵律、节奏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
反复诵读中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感受音乐美,体味诗人的情感。
在通读之后教师有必要将学生引入诗人的世界中,即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
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文学作
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了解了
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
思想内容。以《再别康桥》为例:
第一,作者徐志摩是为了艺术,为了自由,为了美而活着的。作为一个诗人,
他注定像蚕一样用生命结成雪白的茧,在茧成的那天羽化飞升而去;作为一个
诗人,他也注定像荆棘鸟一样,衔着锐利的荆棘,在只有一弯新月的夜晚,不
断为理想而鸣唱,直到满嘴鲜血淋漓,直到生命的终了。
第二,1928 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 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
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
怅然若失。11 月6 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挥笔写
下了《再别康桥》这首诗。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如果了解了这些背景,我想,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知人论世”之后,学生接下来就要进入角色,将自己化为诗歌生命的一部
分,当自己的灵魂与作者融为一体时,你也似乎回到当时那样一个写诗的情境
中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在朗读时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此时的你,
对诗歌的理解一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有了较为独特的视角去思考这首歌。
有了这两个基础,我们再来欣赏诗歌,鉴赏诗歌的种种“美”点,就相对容易
的多。
诗歌鉴赏的最大诀窍在于先要找到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很快了
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常见的方法。 1.抓
住诗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诗眼就是诗歌的大门,通过这扇门我们便可以了解到诗
歌的内在意蕴。所谓“诗眼”,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彩最关键的词句。教
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诗眼,抓住诗眼,由此切入有助
于了解全诗立意。诗眼有“句之眼”和“篇之眼”两种,“句之眼”通常是一
个字或一个词,而这些字词又多为动词,因为动词能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矛
盾斗争,最能体现诗的意境。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有“鹰击长空,鱼
翔浅底”一句,其中“击”、“翔”二字有力的展现了作者的顽强斗志,这两
个字自然成为了诗眼。“篇之眼”就是全篇最为传神的诗句。像郑愁予的《错
误》,其中“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一句即为全诗的精华所在。
2.从语言切入
再好的诗歌内容也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魅力就是
语言的魅力。古人讲究炼字炼句,就是对诗歌语言的锤炼。因此,教师在教诗
时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化工安全生产实务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初级)知识点必刷题详解.docx VIP
- 2025贵州毕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1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申请中英文成绩单的办事程序-广州大学教务处.doc VIP
- 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20版).docx VIP
- 广州工商学院《高等数学Ⅱ》2025-----2026学年期末试卷(A卷).docx VIP
- 2025贵州毕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临床微生物室标准操作程序SOP.pdf VIP
- 2025贵州毕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贵州毕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贵州毕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