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纳百川,自强不息
海纳百川,自强不息
----浅谈安徽精神
海威公司:谢晓艳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南邻江西,西接湖北、河南。
有容乃大。安徽是老庄故里,八百里皖江,北有淮河,南有新安江,还有黄山和大别山。历史的沉淀和山水的孕育,让安徽人更加推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厚包容精神。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是这种包容成就了长江的气势和雄伟。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庄子主张道法自然。当今社会,更应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以兼容并包、博采众长、文明和谐实现跨越发展。
黄山、大别山是安徽大地的脊梁,更是安徽精神的脊梁。明代的徐霞客曾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奇松是黄山“五绝”之首,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正是这一颗颗富有生命色彩黄山松让安徽人民领悟出大气凛然的黄山松精神: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从大别山里的新四军指挥部,到长江岸边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当我们走近这些前人用鲜血铸就的辉煌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战争的惨烈与胜利的喜悦,更是安徽人那打不垮、压不弯的刚健脊梁。拥有山一般脊梁的安徽儿女,无论走到哪儿,身上都透露着北方人的“刚”,刚健、大气、豪放、重情义,是安徽人外露的一面,是安徽精神外放的风骨。
襟江祐河,体现的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柔。翻看历史,以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的“桐城派”,亦儒亦商、辛勤力耕的徽商,这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安徽人,身上无不闪现着南方人特有的柔韧。长江、淮河滋养出安徽儿女的柔,崇文、谦和、精细、勤劳,是安徽人内里的一面,是安徽精神内敛的精魂。
海纳百川,位处南北要冲的安徽,不仅在地域上联接南北,更将南北文化的精魂融汇、贯通,刚与柔并济,果敢与沉稳相辅相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效仿天体的运行,自强不息,是安徽人悠久的传统精神。从老子的“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到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再到李鸿章的“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再到陈独秀的“作歌靠少年,努力与天争”,再到今天的“三大强省”战略,无不反映出安徽人贯穿各个时代的行健精神。
安徽人从来不满足于现状、不被困难吓倒,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充满着创新精神。也可以说,改革创新,是安徽的一种发展常态。远古时期,面对洪水肆虐,父亲鲧治水无效的困局,大禹深思熟虑,创新方法,改堵为疏,最后成功治水。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兵荒马乱,农业生产被严重破坏。面对着饥寒交迫的农民,曹操凭着自己高超的智慧,创立了“屯田制”,成功地打破了一战拯救饥荒的常规,为后世战争年代发展经济,树立了典范。华佗,本着济世救民的心态,发明了麻醉剂--麻沸散,还发明了五禽戏。天文学家王蕃,凭着自己对天体运行极其规律的发现,著有《浑天象说》,能更精确地测定黄赤交角,对天文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南宋时期,寿春不知名工匠为防御蒙古人的进攻,发明了“突火枪”,后经阿拉伯传至欧洲,最终引发热兵器时代。唐代,宣州的僧人们以沉香和楮树为原料造成质量更好的“宣纸”。明代安徽医学界还发明了一种种痘法来预防天花。清代安徽人程长庚创造了“京剧”,安庆人创造了黄梅戏。到了近现代,李鸿章开创了近代中国四十多项第一事业。陈独秀,参与领导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到了当代,安徽小岗村18位英勇无畏的村民按下了红手印,从此掀起了农村改革的浪潮。他们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如今,安徽的文化体制改革领先于全国,成立了国家级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
海纳百川,自强不息是安徽历史的浓缩,是安徽的文化名片。历史、当下、未来,一脉相承,历久弥新的是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安徽精神。植根历史,立足当下,紧跟时代步伐,继续秉承安徽精神,为安徽的改革和发展持久地注入活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