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森林与环境§4-1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4-2 森林环境因子§4-3 森林分布 课前预习题 1.环境与森林环境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 2.环境因子主要有哪些?环境因子是怎样和森林发生相互作用的? 3.环境对森林作用的规律及形式有哪些? 4.森林分布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5.热带雨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有哪些特点? §4-1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 一、环境因子与森林作用的规律 二、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形式 §4-1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 相对于特定主体的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称为环境。 环境中的每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对林木生活有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生态因子的总和称为生态环境,又称生境,或立地条件、立地;影响林木生存的因子称为生活因子。 一、环境因子与森林作用的规律 (一)限制因子定律 1、限制因子:限制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2、最小因子定律:德化学家 李比希,土壤与植物生长 一、环境因子与森林作用的规律 (二)耐性定律 Shwlford 耐性定律;生态幅; 谢尔福特耐受定理 一、环境因子与森林作用的规律 (三)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1、主导因子作用 2、直接和间接作用 3、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生态因子的多变性作用 二、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形式 (一)生态作用 环境因子质、量、持续时间三方面; (二)生态适应 特定条件下,结构及功能变化; (三)生态反作用 森林改造环境 §4-2 森林环境因子 一、气候因子 二、土壤因子 三、生物因子 四、地形因子 五、火因子 一、气候因子 (一)光因子 (二)温度因子 (三)水分因子 (四)大气因子 一、气候因子 (一)光因子 1、光合作用的一般原理 6CO2+12H2O→C6H12O6+6O2+6H2O 2、光质、波长、频率 3、光照强度: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中日照、喜光、耐荫、中性树种 4、时间光周期: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中间型(定日照) 5、形态:林木形态、叶、根系 一、气候因子 (二)温度因子 1、温度对植物生物化学过程的影响 ⑴反应速度-温度定律(RRT定律)指数或增长; ⑵间接影响其他生态因子,综合作用于林木。 一、气候因子 (二)温度因子 2、节律性变温对树木的影响 ⑴季节变温及昼夜变温 ⑵生物钟:形态形成与生命活动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习性;年生长周期;物候、物候期、物候相 ⑶树木主要物候期:萌芽期、生长期、落叶期、休眠期 一、气候因子 (二)温度因子 3、节律性变温对树木的影响 ⑴低温对树木的影响 A冻害,又寒害>0℃B冻害<0℃冰晶C霜害<0℃或更低D冻拔(冻举)E冻裂F生理干旱 ⑵高温对树木的影响 A皮烧 B根颈伤害,又称颈烧、日灼或于切 一、气候因子 4、极端温度对树种分布的影响 ⑴温度三基点:最低、最适、最高 ⑵极端温度常常成为限制树木分布的重要因素 一、气候因子 (二)温度因子 5、树种对温度的要求 ⑴年平均温度或生长期内平均温度,最热、最冷月平均温; ⑵整个生育期或某一生长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称为积温 活动积温∑>生物学温度 有效积温=∑日均温度-生物学温度 一、气候因子 (三)水分因子 1、作用 ⑴组分 ⑵媒介 ⑶底物 ⑷原生质活化的前提 一、气候因子 (三)水分因子 2、蒸腾、蒸发作用 ⑴蒸腾强度是一定时期内100克叶(每m2叶)所蒸腾水分的公斤数 ⑵蒸腾系数是每生产1克干物质所需水分的量 一、气候因子 (三)水分因子 3、树木的水分生态类型(适应性) 湿生(幼树、水杉、垂柳) 旱生(侧柏、白皮松、栓皮栎) 中性树种(云杉、板栗、山杨、杉木) 一、气候因子 (三)水分因子 4、森林对水分因子的影响 ⑴水分循环;大循环、小循环 ⑵对降水量的影响 一、气候因子 (三)水分因子 5、森林对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原因) ⑴林冠的截留作用;(20%); ⑵林木与林下植物对地表径流的阻挡; ⑶枯枝落叶层的吸水与阻水作用;(1ha可吸240吨水); ⑷林下土壤疏松,多孔、透水性能好;(每小时250mm) ⑸林木根系发达,固着土壤。 一、气候因子 (四)大气因子 大气:表面到1100KM或1400KM的空气层;<12KM对流层。 1、大气组成及生态意义 ⑴0℃干燥、标压下,体积:N278%、O221%、CO20.03%、氩0.9%、其他 ⑵氧气(1.2×105吨)光合释放比呼吸量大2倍,依靠生物积累; 二氧化碳生物年消耗600-700亿吨;(0-600μl/L)个 ,仅(350μl/L); 煤、石油燃烧;陆地生物与大气间循环;溶解于海洋中的二氧化碳(50倍于空气) 氮气 固氮微生物、蓝绿藻 一、气候因子 (四)大气因子 2、大气污染及林木的净化作用 ⑴环境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