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光美“花明楼情结”
王光美的“花明楼情结”
初次回婆家,潸然泪成行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的急躁冒进和“五风”错误的泛滥,我国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为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第一手材料,刘少奇决定到湖南农村进行实地调查。
1961年4月1日,王光美作为刘少奇的秘书陪同他到达长沙,开始了为期44天的农村调查。这是王光美第一次回婆家,也是刘少奇最后一次回故乡。
5月3日深夜,已在宁乡王家湾、长沙县天华大队(村)作了一个多月调查的刘少奇和王光美踏上了花明楼的土地。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从没到过婆家的王光美感到分外亲切。他们谢绝了县里早早安排好的住所,就在炭子冲刘少奇的旧居里住了下来。刘少奇带王光美看了每间房子,向她介绍房子的用处、生产生活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当地的一些风俗,还给王光美讲了他小时候的经历和家里的一些情况。
因为是晚上到的,乡亲们都不知情。直到第二天刘少奇开始约人谈话、走访调查时,人们才知道刘少奇回来了。当王光美第一次出现在婆家乡亲们面前时,人们惊讶于她的光彩照人、美丽大方,真是人如其名。而给家乡人民印象更深的,则是她对刘少奇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和工作上全力地支持配合,还有她那流利悦耳的普通话。每当刘少奇开会或走访调查时,她便在旁边记录,偶尔也会插话给自己的丈夫以提醒、参考。在家乡人民的眼里,刘少奇和王光美既是恩爱夫妻,更是亲密战友。
这次回婆家,最让王光美难忘的是去临时医院看望水肿病人。看着那些因饥饿和严重营养不良而面庞浮肿、瘦骨嶙峋的群众,刘少奇和王光美的眼睛湿润了。刘少奇诚恳地对乡亲们说:“对不起父老兄弟们,我工作没做好啊!”病人中有一个女孩,一眼见了王光美,就像见了亲娘一样,哽咽着说:“我都好久‘身上’(月经)没来了。”王光美一把拉住她的手,忍不住掉下泪来。同为女人,她又何尝不理解这个女孩的痛苦?她又怎能不为像这个女孩一样经受苦难的乡亲们难过呢?王光美轻声安慰她:“要耐心渡过难关。日子会好起来的!”
回到婆家,走亲访友是少不了的。在刘少奇的带领下,王光美还到赵家冲看望了刘少奇的同胞姐姐刘绍德。见到穿着粗布衣、一身病态的姐姐,刘少奇和王光美走上前去,一人拉住她一只手,说:“姐姐,我们来看你了。”见到分别了几十年的弟弟和弟媳,刘绍德却呆在那儿没什么反应。旁边的外甥女鲁新秀红着眼睛说:“舅舅,舅妈,你们可回来了。我爸去年过世了,妈特别难过,这一病一急就糊涂了……”原来,在1960年,姐夫鲁瑞林给刘少奇写信反映生活困难,王光美知道后给他们寄了60元钱。鲁瑞林收到钱后就到镇上买了些肉,多吃了些。由于平时饿得厉害,鲁瑞林一下子消化不了竟拉不出来,给活活憋死了。刘绍德哭得死去活来,从此一病不起,人也糊涂了。听完鲁新秀说的情况,刘少奇眉头紧锁,许久说不出话来。王光美更是难过得掉下泪来。
第一次回婆家时,家乡群众的贫困生活在王光美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增添了她对家乡群众的一份深情牵挂。
割不继的浓浓乡情
继第一次回婆家后,从1983年开始,王光美又先后5次回到花明楼。花明楼记载了王光美的浓浓乡情,她的一言一行牵动着家乡群众的心。
每一次回到花明楼,有三件事是王光美必做的。
第一件事是到刘少奇故居看一看。她一次次地仔细端详里面陈列的张张照片,一次次地缓缓触摸每一件陈列物品。是啊!这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切、那样的难忘!这里承载了她太多的思念与牵挂!
王光美印象最深的是故居里的那间横堂屋,这里是1961年她与刘少奇回来时与家乡群众座谈的场所。每次回来,她都要到横堂屋里坐一坐,除了对往事的回忆,她还时刻挂念着当年参加座谈会的一些老朋友。1997年,王光美与参加过1961年刘少奇回乡调查座谈会的7位老同志在横堂屋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座谈。老友久别重逢,分外高兴。刚一进屋,王光美便向大家问好:“乡亲们好!好多年没有见面了。1961年少奇同志也是在这间屋子里和大家座谈啊!”她一把拉着一位身材胖胖的老人,直呼其名:“黄仁和,你好啊!”几句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王光美和老同志一一握手,并挨个问了他们现在的生活情况,和他们唠起了家常。她高兴地说:“现在我们都老了,想到各家去看看也难,这次回家看到大家的日子好过了,说明家乡变富裕了,我高兴啊!”
2003年,王光美回花明楼时,特意把儿女们叫到故居的横堂屋里,在长条凳上坐下和他们合影留念。
第二件事是瞻仰刘少奇铜像。自1988年刘少奇铜像在花明楼落成后,每次回来,王光美都会前往瞻仰。每次献上花篮、深深三鞠躬后,王光美都会在刘少奇的铜像前伫立良久,凝神仰望,缅怀自己深爱的丈夫和亲密战友。每每此刻,老人的眼角总有泪光在闪烁。“斯人已去,风范长存。”曾经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