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3章 分子靶向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子靶向药物的共同特点 ①具有调节作用和细胞稳定作用 ②临床治疗不一定需要达到剂量毒性(DLT)和最大耐受量(MTD) ③毒性作用和临床表现与细胞毒药物有很大区别 ④直接针对引起癌变分子机制,比传统化疗更有选择性和有效性 ⑤与常规治疗(化疗、放疗)合用,常有更好的疗效 分子靶向药物的范畴 ①信号转导抑制剂 ②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③单克隆抗体 ④基因治疗 ⑤抗肿瘤疫苗 主要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 ⒈ 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吉非替尼(Gefitinib)、埃罗替尼(Erlotinib)等。 ⒉ 抗EGFR的单抗: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帕尼单抗(Panitumumab)、Matuzumab(EMD 72000)。 ⒊ 抗Her-2的单抗: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⒋ 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Imatinib)、尼洛替尼(Nilotinib)、达沙替尼(Dasatinib)。 ⒌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单抗:贝伐单抗(Bevacizumab) 第3章 分子靶向治疗 放疗新技术简介 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院 * 一、靶向治疗总论 传统三大治疗手段 手术 放疗 化疗 对正常组织均有损伤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而减低疗效。因而这三种手段对肿瘤的治疗缺乏特异性,都具有治疗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因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肿瘤的复发、转移及化疗药物、放射抗拒的问题。 需要:寻找对肿瘤具有特异性治疗作用的药物和方法。 靶向治疗的定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从分子细胞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肿瘤治疗逐步向有针对性的瞄准预期的靶点而不伤及其他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的治疗方向发展,称为肿瘤的靶向治疗。 广义的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不同靶点,使用不同的靶向技术而进行的靶点治疗,包括: 器官靶向 分子靶向 细胞靶向 器官靶向 细胞靶向 器官靶向是指针对某个器官的治疗,如介入治疗,它是将抗癌药物直接注入发生癌症的器官,以消除肿瘤组织,此即为器官水平的靶向治疗,也称被动靶向治疗。 细胞靶向是只指针对某种类别的肿瘤细胞,利用治疗细胞摄入或代谢等生物学上的特点,将药物定位到要杀伤的肿瘤细胞上,从而引起细胞凋亡,它具有主动定向的性质,代表药物如希罗达(xeloda); 另外,利用肿瘤细胞抗原性质的差异,制备单克隆抗体与毒素、核素或者抗癌物的偶联物,定向聚集到肿瘤细胞上而杀伤细胞,也属于细胞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 分子靶向是指针对肿瘤细胞里面的某一个蛋白质家族的某部分分子,或一个核苷酸的片段,或一个基因产物进行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是我们介绍的重点。 分子靶向治疗是建立在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的。 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和特点 与肿瘤发生、发展、预后等相关的特异分子作为靶点,使用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多肽等物质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而这些位点于正常细胞通常不表达或者很少表达,正是针对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这种差异,从而特异性干预调节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信号通路,达到只攻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影响很小的目的。 最大特点:高选择性、低毒性、高治疗指数 治疗途径:不仅能杀灭肿瘤细胞,而且能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从而治愈肿瘤;或者通过抑制癌基因信号延缓肿瘤发展,使患者带瘤生存。 越来越多的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尤其是激酶抑制剂不断涌现、进入临床,已经成为目前肿瘤药物发展的重点。美国国立研究所所长指出,分子靶向治疗是21世纪肿瘤学研究的方向。 分子靶向治疗开辟了肿瘤临床治疗的新篇章,是最有潜力、最有希望的疗法,恶性肿瘤的治疗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二、靶向治疗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分子靶向治疗是建立在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的。肿瘤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研究肿瘤的科学,是医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 对肿瘤病因、发生发展、发病机制以及形态变化的研究和认识,已经从传统形态学概念深入至分子或基因水平,其中一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他相关基因研究为代表的肿瘤分子病理研究是最为热点的领域,分子诊断成为肿瘤病理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手段。 分子诊断的特点: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使用范围广,取材一般不受组织或时相限制。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