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森林土壤的生态功能
森林土壤的生态功能
摘要: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环境治理也成为了最近各项研究工作的重点。在众多研究方向中,土壤以其在生态环境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日益得到各个研究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对森林土壤作了基本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壤在有关碳汇,重金属,酸碱平衡,生物,活性有机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其他学科提供拓展性介绍。
关键词:环境状况 森林土壤 生态功能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forest soil
Abstract: Environment problems have got more and more concerns from the public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 governance also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works. Among the various research directions, forest soil gets more attention for its key component in the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suggest the introduction of soil sequestration, soil heavy metal, acid-base balance, soil life, active organic matter and something more based on various analyze data for other subject’s expansion study.
Key words: Environment situation forest soil ecological functions
前言: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生存影响很大。它的主要形式有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类型。在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沙漠地区的荒漠化、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土壤的形成从开始就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总是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蚯蚓、软体动物和各种节肢动物等,少数高等动物(如鼹鼠等)终生都生活在土壤中。据统计,在一小勺土壤里就含有亿万个细菌,25克森林腐植土中所包含的霉菌如果一个一个排列起来,其长度可达11千米。可见,土壤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土壤的概念总是包括生活在土壤里的大量生物,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而众多类型的生物又生活在土壤之中。
土壤无论对植物来说还是对土壤动物来说都是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的根系与土壤有着极大的接触面,在植物和土壤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有着强烈影响,因此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对动物来说,土壤是比大气环境更为稳定的生活环境,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幅度要小得多,因此土壤常常成为动物的极好隐蔽所,在土壤中可以躲避高温、干燥、大风和阳光直射。由于在土壤中运动要比大气中和水中困难得多,所以除了少数动物(如蚯蚓、鼹鼠、竹鼠和穿山甲)能在土壤中掘穴居住外,大多数土壤动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叶层中的孔隙和土壤颗粒间的空隙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
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或基础,土壤中的生物活动不仅影响着土壤本身,而且也影响着土壤上面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很多重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的,其中特别是分解和固氮过程。生物遗体只有通过分解过程才能转化为腐殖质和矿化为可被植物再利用的营养物质,而固氮过程则是土壤氮肥的主要来源。这两个过程都是整个生物圈物质循环所不可缺少的过程CO2 的吸收与排放。
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决策者摘要指出,过去100年(1906~2005)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74±0.18)℃。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到21世纪末,地表平均温度将比1990 年增加1.1~6.4℃。CO2 作为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对温室效应50%,大气CO2的平均浓度已从1000 年到1750年的280 mg·kg-1,上升到2000年的368 mg·kg-1,再到2005年的379 mg·kg-1[2]。
土壤有机碳与温室气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变化直接影响CO2 的排放量,进而影响气候变化。因此,防止全球变暖不应单单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外国语学院2012年10级目标教育分析报告.doc
- 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2.doc
- 可慕小学“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方案.doc
- 小学2012.7体卫艺工作总结.doc
- 导学稿8上7模U2.doc
- 定语从句ABC.ppt
- 文合winxp.pdf
- 直剪步骤-参考.doc
- 第3章-7复合关系和逆关系.ppt
- 新中式风格与实例.pdf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