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双星”中国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技“双星”中国心

科技“双星”的中国心    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设立,10年来共有16位科学家荣膺这一奖项。这个奖项每年的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评选极其严格。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获奖科学家紧紧围绕国家的战略需求开展科研工作,解决了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今年一月十一日国家评选出2009年两位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一位是谷超豪院士,一位是孙家栋院士。他们长期坚守在高端科研第一线,以激昂的爱国热情和智慧,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本刊突出报道他们急国家所急,想国家所想的光辉亮点。      人物小传    谷超豪,1926年生于浙江温州。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3年到复旦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59年获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国际高等教育科学院院士。    谷超豪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纯数学和应用数学两方面作出杰出贡献。      人物小传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辽宁省瓦房店人。1958年毕业于苏联儒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技术负责人、航空航天部副部长、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主任等。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孙家栋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       谷超豪:把国家急需作为研究方向      浩瀚无垠的太空,又有一颗小行星被镌刻上中国人的名字:谷超豪。2009年10月20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党委书记鲁春林向复旦大学教授谷超豪先生颁授“谷超豪星”命名证书和命名铜匾。   在数学王国,谷超豪教授同样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光耀中国,享誉世界。   谷超豪不仅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方面都有重大贡献,而且在当今核心数学前沿最活跃的三个分支: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及其交汇点上,获得了国际公认的突出成就,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50多年来,谷超豪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30篇,其中100篇独立完成。国际数学家联盟主席帕利斯教授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致词称:“中国数学科学这棵大树是由陈省身、华罗庚和冯康,以及谷超豪、吴文俊和廖山涛,及最近的丘成桐、田刚等人培育和奠基的。”   把国家急需作为自己研究的方向,并大胆创新、持之以恒,直至做出重大贡献。这正是所有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发明创造的一个公式,谷超豪的数学研究同样遵循这个定理。   正当谷超豪在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引人注目时,他敏锐地看到空间技术发展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震惊全世界。正在莫斯科留学的谷超豪毅然决定放弃自己专长的微分几何,围绕国家需求,开垦偏微分方程这块国内数学领域的处女地。1959年,谷超豪回到国内,即以机翼的超音速绕流问题为突破口,开始组织人员,向这道难题发起了进攻,不仅给出了数学证明,还培养出李大潜、俞文此等优秀人才。   谷超豪的学生李大潜院士感叹地说,谷先生在治学中有一种“多变”的精神。这种“多变”,表现为科学家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超强的创新能力,实际上却缘于谷超豪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祖国建设的需要出发,才能不断发现学科创新点,从祖国建设的需要出发,才有源源不断的激情和智慧。   杨振宁赞扬谷超豪“站在高山上往下看,看到了全局。”“成汽遨太空,积雪踞高峰。一泻惊江海,化雨随东风。”从字面上看,是谷超豪对观莱茵大瀑布的描述。实际上,是他将人生不同阶段的理想蕴藏其中――年轻时,渴望飞得高远;年岁渐长,希望厚积而薄发;中年的理想是事业有成、在国内外数学界有影响;如今80多岁了,仍希望为东方文化和数学事业再尽微薄之力。   几十年来,谷超豪一直继承着苏步青教授留下的传统,定期参加由学生和青年教师组成的数学物理、几何讨论班,至今雷打不动。他直接指导的研究生中就有3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谷超豪说:“当年,老师苏步青对我说:‘我培养了超过我的学生,你也要培养超过你的学生’――他这是在将我的军!如今回首,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向苏先生交账了!”      孙家栋:与“中国星”结缘      孙家栋今年八十有一。他从“东方红一号”开启我国人造卫星时代,到嫦娥一号卫星迈出中国深空探测脚步,孙家栋和“中国星”结下了一辈子的情缘。   在半个多世纪的航天生涯中,孙家栋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从担任我国第一代多个首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