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蒋志伟亲历中国民航风云变迁
蒋志伟亲历中国民航的风云变迁
蒋志伟是我国第二批民航飞行员,也是我国第一个把波音客机跨洋飞回国的飞行员。
41年的飞行生涯,他总计飞行两万多小时,直至60岁退休那年还在坚持飞行,是国内驾龄最长的飞行员之一。
他经历了多次国际航线的首航,曾为我国乃至很多国家的领导人开过专机。
谈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业的发展与壮大,深圳航空公司原副总经理、现任训练总监蒋志伟开门见山地说,“1980年初,邓小平同志作出了‘民航要走企业化道路’的重要决策。自此,民航改革的步伐大幅度迈进,管理方式、规章制度、薪酬待遇等各方面都积极向企业化靠拢。民航公司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航、东航、南航、海航、上航、深航……相继成立。我国迈出了由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的步伐。”
“只要有蒋老把关,
我们就放心了”
“深圳航空公司正是在这种决策的指引下,诞生并成长起来的。从1992年成立之初只有3架飞机、二十几名飞行员,发展到如今拥有49架客机和3架波音747,总资产规模超过140亿元人民币。”蒋志伟是看着深航成长起来的,更见证了我国民航的改革、发展与壮大。
他表示,“尤其是在美国‘9.11’事件以后,一是民用飞机市场价格比较便宜,一下就降了50%;二是深航原有的四家股东中,港股退股,广发银行控股65%,成为最大股东,很多意见可以很快得到统一,并迅速做出决策。这两大要素促使了深航迅猛发展。”
“然而,在当时,很多人并不理解‘民航要走企业化道路’这个决策的重大意义,一时间议论纷纷、人心惶惶,有些人甚至将其比喻为‘分家’。”但是,蒋志伟深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民航实行以军队领导为主的政企合一管理体制,发展缓慢,连年亏损,基本上是在国家财政补贴下维持和发展。正是由于民航与空军分开,实行企业化管理,地方航空公司相继成立,行业内部有了竞争,才有了今天百花齐放的局面。”
当记者谈及深航十余年的安全飞行纪录,曾经主抓飞行安全工作的蒋志伟,却表现出忧患之意,“每当考虑到安全,我总是把过去的安全???录一笔勾销。因为飞机能否安全地运送旅客,最重要的是现在,而不是过去。我们不能对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而是要更加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地去做,以保证安全。否则,100年的安全纪录也没用。”
41年的飞行生涯铸就了蒋志伟严谨、细致的工作风格。深航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多年来,每天清晨,年近7旬的蒋老都会准时出现在深圳机场的停机坪上,对已经被安全检查工程师签字放行了的飞机再把最后一道关,亲自检查每一个环节。工作人员对他又爱又敬,“蒋老对每一架曾经出过故障的飞机,都了如指掌,详细了解其适航状况。无论多复杂的飞行任务,无论多恶劣的天气环境,只要有蒋老把关,我们就放心了。”
“也许仅仅是一刻的松懈,就足以酿成悲剧。”在蒋志伟看来,飞行安全工作说复杂很复杂,它牵涉到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管理;说简单也简单,归根结底,安全就是一切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来做,来不得半点马虎,更来不得一丝侥幸。“排除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因素,只要飞行员一切按照规章制度行事,做一名‘手册飞行员’,就会避免飞行事故的发生。因为《飞行员手册》中针对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几套应急方案,第一套行不通,还有第二套、第三套……现在,很多飞行事故的发生其实都是由于飞行员在操作中有纰漏而造成的。”
在懵懂中成为民航改革的先驱
“我国第一批民航飞行员其实都是从空军转业的。因为当时我国尚没有专门培养民航飞行员的学校。而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蒋志伟介绍,1958年是我国航空业大发展的一年,国家开始着手培养第二批民航飞行员。也正是这一年,位于四川成都的空军第14航空学校来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招生,在全年级350余人中最终只选中11人。还在读中专二年级、年仅17岁的蒋志伟幸运地入围。
“上初中时,我就对战斗机情有独钟,还曾经瞒着家人报名参加空军,结果因为当时的身高和体重不符合要求,没能如愿。”谈起少年时光,蒋志伟的语气也略显顽皮,“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如果考大学也能考上。但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我就问老师有没有不收费或者收费少的学校,老师说有啊,很多中专学校都可以报考。听了这话,我每天翻报纸、看招生信息,结果看见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的招生通知,每学期学杂费4.5元。没想到,我从这里起飞,圆了我的飞行梦。”
但是,父亲却不同意大儿子参军,认为危险性太大。后来,在蒋志伟的反复劝说下,父亲才勉强同意。时至今日,谈起父亲,蒋志伟的声音还有些哽咽,“1960年,父亲因为太挂念我,再加上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年纪尚轻就去世了。过了四五天我才得知这个噩耗,连父亲的最后一面也没见上。”
1960年6月1日,蒋志伟终于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