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继承和超越.docVIP

论以人为本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继承和超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以人为本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继承和超越

论以人为本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摘要]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本文分别论述了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而揭示出以人为本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从而为我们更好地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传统民本思想 继承和超越 时代意义      一、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传统的治国之道中,民本思想一直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民本思想,是指主张以民众为社稷之根本,并以民众为发政施治之基础与标准的思想。它萌芽于殷周,形成于春秋战国,发展于汉唐,成熟于明清,是一些贤明君王治国的基本指导思想。它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民是国家的根本力量   “民惟邦本”是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最基本要义,是指民众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力量。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民众是国家的根本、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山高者基扶,民富者国昌。”(《文子?上德》)这说明民众是国家的财福创造者,国民富裕则国家富强,国民贫苦则国力软弱。因此,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国民是国家的根基,国民稳定则国家安宁。   2、民众是国家兴亡、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力量。春秋战国时期是战争频繁的动荡年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发现。民心的向背是对国家兴亡和战争胜负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正如“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孟子?离娄上》),“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荀子?议兵》)所写的。这充分说明了民心向背的重要性。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也强调君要想一直称王就应“保民”,而保民的目的在于得民心。   3、民众是治国安邦和建???立业的依靠力量。“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管子?五辅》),“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这些都说明了在治国安邦和建功立业的过程中,民众的力量是处在第一位的。      (二)君王是为国民而设立的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看来,君王是上天为了国民的需要才设立的,正所谓“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既然民众是国家的基础,他们不仅养育了统治者,而且决定着国家兴亡和战争成败,那么作为国家的君王就必须爱民、富民、安民、育民,为民众服务,借此赢得民众拥护,继而做到长治久安。所以,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大力阐释“君为民立”的思想,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重民、爱民。民本思想认为,要做到治国为民,统治者必须在思想上重民、爱民:要求为政者“爱民”、“施仁政”、“顺民意”、“得民心”。“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六韬?文韬》),“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优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2、经济上利民、富民。统治者不但要有爱民之心。而且要实行利民政策,使民众过上富裕的生活。“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战国策?赵策二》),“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管子?治国》)。   3、政治上安民、济民。统治者除了在经济上爱民、利民使国民富足以外,还要在政治上做到安定国民生活、珍惜国民劳力、体恤国民困苦。“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尚书?皋陶谟》),“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荀子?王制)。   4、文化教育上正风敦俗,育民化民。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倡统治者用文化、道德教育民众,培养国民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素质,使整个社会风气向良好方向发展,这也是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西汉董仲舒认为,要彻底清除乱世之弊必须重修道德教化。提出“圣王之继乱世也,扫除其迹而去之,复修教化而祟起之”(《汉书?董仲舒传》)。东汉王充指出:“国之所存者,礼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